正文 (一)市場觀念要牢記(1 / 2)

1.小型兔場發展現狀與前景

近年來,我國已步入世界家兔養殖、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行列,養兔也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途徑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全國家兔飼養量超過6億隻,年末存欄數約為2億隻,當年出欄4億隻以上。

(1)肉兔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兔及產品生產國,國內消費兔肉的數量不斷增長,價格穩步上升。

2007年,我國兔肉產量達到62萬噸,出口高峰期達2萬噸左右,其中絕大部分兔肉被國內消費者消費。國內龐大的消費群體,多種菜係與不同的烹調方式與地方風味加工,為兔肉消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肉兔的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在國際市場,中國是最大的兔肉出口國。尤其是歐盟對中國凍兔肉出口解禁以來,兔肉出口數量逐漸回升。據統計,2006年我國兔肉出口達1.3萬~1.4萬噸,與2005年相比,增長了30%~40%。近年來,由於歐盟對中國兔肉出口的質量標準要求嚴格,國內出口企業紛紛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措施,保證了兔肉品質好,藥物殘留少,適應了國際市場的需求。隨著國內兔肉貿易企業規模不斷的擴大,拓展國際市場的力度加大,在今後一定時期內,兔肉出口量將會繼續增加。

此外,近幾年醫藥原料兔成為肉兔產業的一個新項目,國內外需求總量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主要出口日本、韓國,2006年出口量達100萬隻左右,2007年出口量達300萬隻。

同時,近年來國內生物科學研究異常活躍,生物教學、醫藥實驗、科學研究都需要大量的綠色實驗兔,為肉兔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2)獺兔

2002年兔皮價格跌入低穀,許多養兔戶紛紛退出獺兔行業,兔皮供應量隨即出現大幅度下降。

2003年兔皮市場開始複蘇,2004年達到相對較高的盈利狀態,2005年兔皮價格基本保持相對穩定盈利區間。

2006年,兔皮價格雖有波動,但幅度不大,市場基本保持相對穩定的利潤狀態。

2007年兔皮市場發展承接了2006年發展態勢。

近年來,國內在裘皮產品開發上的投入不斷加大,我國正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毛皮生產、加工、貿易基地。這種市場格局給兔皮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獺兔皮作為一種裘皮原料,市場的需求變化不僅取決於生產的擴張程度,同時與加工工藝及消費水平、時尚流行趨勢等密切相關。

現在,我國獺兔裘皮加工業迅速興起,使以前單純靠出口原料皮為主要銷售渠道的被動局麵得到相應的改觀,獺兔皮需求量隨著產品的不斷開發而逐年遞增。獺兔裘皮服飾加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注重實施品牌戰略,使其產品質量更優,設計緊跟時尚,價格更為合理,為獺兔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獺兔裘皮服飾以其輕、柔、美的特點及時尚的造型,很受歐美一些國家及日本、韓國等地消費者歡迎。一件女式獺兔裘皮大衣在國際市場上售價為800~1200美元,加工成本僅為300~400美元,利潤率相對較高。因此,我國目前的優質獺兔皮產量與市場需求量仍有一定差距。

(3)毛兔

我國兔毛產量和年出口貿易量均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出口品種有普通兔毛、粗毛型兔毛、兔絨毛,可以滿足不同的紡織要求。

由於多年暖冬,人們衣著趨向輕薄,使兔毛織品備受冷落,兔毛的出口數量及出口單價均在下降。

2007年上半年,我國出口兔毛僅1262噸,出口單價為17.32美元/千克,創彙2185.4萬美元,與2006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1.8%、7.867%、18.8%。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飼料成本的上升、人民幣的升值、出口退稅率的降低,使長毛兔養殖逐漸呈現萎縮之勢。此外,兔毛製品的縮水、掉毛、起球三大技術難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是壓製兔毛價格的最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