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之起源】

中國曆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不少人認為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誌》中有載。

二、【飲茶的發源時間】

神農有個水晶肚,達摩眼皮變茶樹,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

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隻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1、神農說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嚐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嚐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幹幹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2、西周說

晉.常璩《華陽國誌.巴誌》:“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誌》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說

西漢.王褒《僮約》: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內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哺。滌杯整案。園中拔蒜。斫蘇切脯。築肉臛芋。膾魚炰

鼇。烹茶盡具。哺已蓋藏。舍後有樹。當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為府椽求用錢

。推紡惡敗。傻索綿亭。買席往來都洛。當為婦女求脂澤。販於小市。歸都擔枲。轉出旁蹉。牽牛販鵝。武陽買茶。楊氏池中擔荷。往來市聚。慎護奸偷。

“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為當時社會飲食的一環,且為待客以禮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當時社會地位的重要。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已有飲茶習俗。

4、六朝說

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為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係“王肅茗飲”而始,日本、印度則流傳飲茶係起於“達摩禪定”的說法。然而秦漢說具有史料證據確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說的正確性。

(1)達摩禪定:

傳說菩提達摩自印度東使中國,誓言以九年時間停止睡眠進行禪定,前三年達摩如願成功,但後來漸不支終於熟睡,達摩醒來後羞憤交加,遂割下眼皮,擲於地上。不久後擲眼皮處生出小樹,枝葉扶疏,生意盎然。此後五年,達摩相當清醒,然還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達摩采食了身旁的樹葉,食後立刻腦清目明,心誌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禪定的誓言,達摩采食的樹葉即為後代的茶,此乃飲茶起於六朝達摩的說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並說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2)孫皓以茶代酒:

根據《三國誌.韋曜傳》中說,吳國皇帝孫皓率群臣飲酒,規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韋曜酒力不勝,隻能喝二升,孫皓便常密賜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國時代,當時上層社會飲茶風氣甚盛,同時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

(3)王肅茗飲:

唐代以前人們飲茶叫做「茗飲」,就和煮菜而飲湯一樣,是用來解渴或用來佐餐的。這種說法可由北魏人楊銜之所著洛陽伽藍記中的描寫窺得。書中記載說當時喜歡「茗飲」的,主要是南朝人,北方人日常則多飲用酪漿,書中尚記載了一則故事:北魏時,南戶齊朝的一位官員王肅向北魏稱降,剛來時,不習慣北方吃羊肉、酪漿的飲食,便常以鯽魚羹為飯,渴則飲茗汁,一飲便是一鬥,北魏首都洛陽的人均稱王肅為“漏厄”,就是永遠裝不滿的容器。幾年後,北魏高祖皇帝設宴,宴席上王肅食羊肉,酪漿甚多,高祖便問王肅:“你覺得羊肉比起鯽魚羹來如何?”王肅回答道:“莒附庸小國,魚雖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表蘭秋菊各有好處。隻是茗葉熬的汁不中喝,隻好給酪漿作奴仆了。”這個典故一傳開,因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別名。這段記載說明了,茗飲是南人時尚,上至貴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須品,而北人則歧視茗飲。其次當時的飲茶屬牛飲,甚至有人飲至一斛二升,這與後來細酌慢品的飲茶大異其趣。

三、【飲茶的起因】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采製。但是人類最早為什麼要飲茶呢?是怎樣形成飲茶習慣的呢?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

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的習慣。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麵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四、【茶的廣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五、【茶樹的發源地】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

3、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曆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六、【中國的十大名茶】

包括以下十種:一、【茶之起源】

中國曆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不少人認為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誌》中有載。

二、【飲茶的發源時間】

神農有個水晶肚,達摩眼皮變茶樹,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

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隻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1、神農說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嚐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嚐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幹幹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