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杜雯他們折騰時,其上司楊衛寧也在折騰,同樣是私自行動。他到達高橋的當於下午,向16軍司令部報告了其行動計劃之後,即率隊出發,根本沒管上司是否會同意他們的行動。
雖然這時的暫編族實際上沒有完成集結,部分部隊尚在火車運輸中,戰備工作也不能算完成,但是楊衛寧已經等不及了,必須馬上出發了。山東軍隊屬於軟柿子,各部已經爭先去搶軍功了,如果他再等一等,也許就沒什麼仗打了,更不要說,他還想立個大功。
他對於進攻德州沒興趣,把這個功勞讓給友軍吧,他自己指揮部隊直接南下,繞過德州南下,目標濟南,那裏才是山東的統治中心。
也許他的決定有點瘋狂,其實隻是大膽一點,這時山東已經全麵轉入防禦,一點進行反擊的意思也沒有,對麵一個被打,準備挨打的對手,需要小心嗎?
不過在隊伍出發之前,他遇上了一個小麻煩:王丹琴要求返回騎兵營帶隊。按原訂的方案,她應隨旅部行動,否由讓她留守後方。可是現在她人到了前線,又要求上最前線,這讓他很頭痛。他原本是想拒絕的,不過王丹琴非常適時地把他拉到沒人地方,開了一堆他不想拒絕的條件,做了一件他一直希望而她不願意的事件之後,讓他占了一堆便宜之後,他終於點頭了。
於是王丹琴整理好行裝,興奮地衝出旅部,回騎兵營去了,她剛剛離開,楊衛寧也出了門,登上了一輛裝甲車,隨軍出發了,這回他也要盡可能跟在隊伍前麵。接著整個旅部開始搬家,不到一個小時,房子的原主人就收到了大門的鑰匙與租金,租金足額支付,既便是提前交還,也沒有克扣一分錢,而且以信譽最好的北票支付。
楊衛寧的安排很簡單:以騎兵營配合機械化偵察隊為先鋒,負責打探道路,了解敵情,坦克與裝甲車配屬步兵跟在後麵前進,後麵則是步兵及後勤單位,尚沒有到達的炮兵部隊最後跟上。
騎兵營由王丹琴率領著第一個出發,也一直走到隊伍的最前麵,由於馬匹很適應用於越野行動,可以輕鬆地越過溝壕,穿越過樹林,相比之下,開著摩托車的偵察兵往往要選擇道路,原本比騎兵快的機動能力竟然體現不出來。
至於沿公路行進的機械代縱隊要更慢一點,現在可是打仗,沒有前方的偵察部隊報告安全,部隊正不敢走的太快,其實隊伍的行進速度可不慢。
別看山東處於割據狀態,其實論到打仗真沒什麼準備,省界之上,隻是為了收稅,於各處大小路上建了稅卡,封閉了一些小路,實際上根本沒有構築工事什麼,駐紮的那幾個稅丁警察什麼的,怎麼可能是軍隊的對手。實際上,越過省界之後,等於進入了不設防區。
山東老百姓們對於戰爭采取了莫不關心的樣子,也就是擔心在戰火中遇到什麼損失,許多人選擇逃難之外,大部分人依然過著照常過日子,當發現北軍軍紀良好,沒有擾軍之意時,許多人顯露出歡迎之態。
山東的正規軍也許會抵抗,可惜在暫編旅預定的行軍路線上,沒有遇到他們,至少暫時如引。至於各地的保安團,警察什麼的,根本就沒有打仗的想法;要麼主動投誠,為北軍效力;要麼堅守不出,叫喊保境安民,武裝中立。至於各地官員們,少部分逃走之後,大部留任,多半是派出代表歡迎北軍,顯然新統治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