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夜談2】(1 / 2)

“你說的或許有些道理,‘多勞多得,按勞分配’已經失效,但市場經濟是允許資本獲利的,適當的投機也是可以容忍的,隻要不太過分。楊柳鎮的房產上漲已經有些過熱,要注意啊。”

我點頭說道:“知道,但這種財富的分配效應不是以一個鄉鎮、縣區、省市為單位的,而是全社會為單位的。誰成為財富的窪地,誰就會率先發展,楊柳鎮不發展,財富也會向其他地方流動。”

薛秋陽麵容嚴肅,沉思道:“資源實現市場配置,財富全社會流動,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吳德市是內陸市,經濟基礎很薄弱,改革開放後一直以農村、農業發展為中心,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戰略都是以建立西部地區大糧倉為己任,忽視了工業經濟的發展,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極不合理,長期形成的農業經濟特征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扭轉。目前國家提出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戰略,更加突顯了吳德市、先鋒縣經濟發展的缺陷和落後,楊柳鎮被列為全省的開發試點,就是要在全市全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子,一條合符以農業經濟為主導的不發達地區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路子,任務很重啊,尤其如何平衡農村和城鎮經濟協調發展、創建和諧社會,這是一個很大很艱巨的難題。這次試點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試點,要有代表性。”他擔憂說道,“目前你們借助楊柳鎮的區位優勢、項目發展優勢和人口聚集優勢,以提高土地升值增加政府財政、然後反哺農村的發展路徑,是很難持續的,要有新的內容和發展內涵,不然會誤入歧途的。”

“薛書記看得很準,思考很深刻,我們一直在探索這種快速起步、穩定發展、和諧發展的路子,但在我們內陸地區,除了資源外,經濟基礎、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資源都不足以支撐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一切準備都是倉促的、不充分的,但形勢*人,不發展不行,不發展我們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就更大,所以,我們鎮黨委、政府選擇了這麼一條強行起步的策略,也可以說迫不得已吧。聚四方財富提升楊柳鎮的整體價值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的最終目標還是要通過提高我們自身的造血功能,實現城鎮和農村一體化、可持續、相互協調、和諧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改善楊柳鎮經濟的發展環境,大力引進外來資金、技術、項目。以目前引進的三個骨幹項目合力水泥、多晶矽、焦炭來看,已經構成了楊柳鎮未來產業發展的三大骨幹——建築建材業、新能源、煤化工等現代工業的雛形。有了產業的大力發展,就能實現楊柳鎮經濟社會的全麵可持續發展,這就是我目前的基本思考。”

薛秋陽沉思著點點頭,“嗯,這不失為一條可行的發展路子,但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土地升值過快帶來的社會矛盾的加劇、個別人利用權力尋租帶來的負麵作用,容易激起老百姓對黨委政府的反感和不理解不支持。”他微笑著對我說道,“陸川,你算過沒有,多少個老百姓用一輩子甚至幾輩子的財富造才就了一個開發商?這種財富差距的急劇擴大,將帶來什麼樣的社會不穩定因素?第二,城市超越常規的發展,和農村的差距如何縮短?這是城鎮化帶來的最大問題,西方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原始資本積累是非常殘酷的,掠奪土地、勞動力剩餘價值的榨取等都是*裸的,把農民強行趕進城市變成產業工人,這一點絕對不適合我們這種製度下的工業化發展模式。我們該走一條什麼樣的路,全國各地都在探索,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你們下一步準備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實現城市和農村的良性互動?還有,失地農民你們如何保證他們的長期生計問題?”

他提出的這幾個問題,有些是我已經思考過了,有些是新問題,但主要的思路是明確的,“第一個問題,我們準備通過調節土地的供應量和推出的速度等市場手段化進行合理調控。至於財富差距的急劇擴大,這不是我們能控製的,政府隻有通過稅收和對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物價、住房補貼去盡力彌補這種差距,引導富人通過捐贈、慈善等渠道緩衝這種社會矛盾;對於第二個問題,我們是準備拿出城市開發結餘的百分之六十的資金,反哺農村,加大對村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醫療、教育和文化設施、交通建設等,切實改善農村的居住、生產生活環境,把那些失去勞動能力的村民納入與城鎮一樣的基本醫療保險和生活保障,讓所有的居民、村民都享受到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帶來的成果。”我突然想起部分專家的觀點,說道,“國內有些專家提出農村實行土地的全部流轉,用工業化理念去發展農業,我很擔心這種觀點變成國家政策,中國與國外不同,而且時代也不相同,資本主義國家能搞成的東西,在我們國家未必就一定適用,首先中國有十三億人,八億多農民,這是最大的國情,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對國家對老百姓都將是一種災難!對政府的管理、對城市的管理者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我認為在咱們中國,實現城市化隻能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分期分階段分地域逐步實現。我的想法是,對於開發後的失地農民,一是走平安村、小橋村這種村中城的發展模式,主要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主,提高村民的生活素質,二是加大就業力度,焦炭項目、多晶矽、合力水泥等產業發展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我們可以通過爭取政府的職業培訓項目支持,有目的的對村民中符合條件的人加強培訓,然後推薦到這些企業就業,也可以采取組織行業協會的方式,組織村民進入第三產業的發展,隻要能充分就業,我相信楊柳鎮的發展就是健康的、可以持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