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調研個鏟鏟】(2 / 2)

“八十。”

“一月兩千多,滿意嗎?”

“滿意啊,很滿意。”

“工資能按時拿到手嗎?”

“能。”工人點頭,“鎮上有規定,老板不按時發工資就罰款。”

“嗯……”洪常青滿意的點著頭,繼續問道,“修這條路你們支持嗎?”

“支持,村裏的人積極得很,早就盼著呢。”

“你家出了多少錢?”

“錢?”工人搖頭,“我們沒出錢,都是政府出的。”

“投工沒有?”

“一人二十個工,不出工就出錢。”

……

不論洪常青如何問,這工人包括周圍的工人都對答如流,讓他十分滿意。

我暗暗得意,這些人都是吳小青找馬雲鬆選出來特地留在工地上做樣子給他看的,他們提前做了工作,進行了培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一切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些所謂領導下來搞調研,問詢民情了解民意,鏟鏟!都是提前安排好了,照貓畫虎,指定人說罷了。領導出行,上麵都是提前幾天或者十幾天通知,走的路線、看什麼點都是安排好了,造假很容易,想出紕漏都很難。有些鄉鎮做得更出格,找幹部扮演農民,一切揀領導想聽的說,聽得大家心情舒暢、眉開眼笑,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形成這種局麵基層這也是被*的,領導愛聽好的、有成績就高興,一聽問題就批評,不管你實際情況、有何苦衷。挨一頓批評還是小事,要是惹領導不高興了,當場摘掉你的烏紗帽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就像我臨時處理胡元滾一樣。

陸川當這個鎮黨委書記容易嗎?動了多少心思,做了多少工作,想了多少計謀?一朝變成白板,那是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啊!

反正領導尤其是級別越高的領導越好胡弄,像郎一平來楊柳鎮調研工作我就不敢作假,他情況熟悉啊,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至於洪常青嘛,嘿嘿,對不起,他從省直機關下來的,對基層、特別是農村不是特別清楚,雖然說他熟悉農村工作,那也是停留在聽彙報、看文件基礎上的熟悉,所以像這種半真半假的情況他很難分清楚的。

再說現在的村民也很難搞,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那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黨委政府工作做得再好也有紕漏,每個人說話時都站在各自的利益上反映情況,誰知道他們會說些什麼?你一年到頭忙得灰頭土臉,精疲力竭,也許還抵不過老百姓在領導麵前的一句隨口而出的話,而領導的情緒好壞往往在一瞬間就決定了你一輩子的命運。

基層幹部的苦楚有誰能真正理解?願意來理解?!

我坐在古震的車裏,一路感慨良多,想起郎一平那麼強勢的人物,見了洪常青也是點頭哈腰的,當官真他媽不是人幹的事,雖然收入多一點,但那也是提心吊膽啊,現在我有點理解有些人為什麼在台上那麼囂張、對下屬那麼苛刻了——一切都是一種心裏補償作用在作怪,對上點頭哈腰,對下作威作福,這叫壓力轉移呼叫!

進了平安村,汽車停放在村委會前的籃球場裏,下車就可以看到三樓一底漂亮的村委辦公樓。籃球場外是乒乓球台、各類健身娛樂設備。

洪常青感興趣的看了村支兩委的不鏽鋼吊牌以及一旁的運輸協會牌子,點點頭說道:“這村委辦公條件不錯啊比一些鄉鎮黨委政府強多了。”他默念了一遍“平安村”,問郎一平道,“這裏是不是去年發生群體性事件的村子?”

“是。”郎一平指著外邊說道,“那邊就是工業園區。”

“現在群眾的情緒怎麼樣?”

“群眾對黨委政府的工作非常支持,村子的麵貌在這一年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是我們先鋒縣第一批試點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洪常青高興的說道:“很好嘛,變壞事為好事,老百姓對我們黨委政府有誤解,隻要我們方法對頭,工作做到位了,真心實意的為他們謀利益,群眾最終還是理解和支持我們的。”

“洪書記說得很對,我們抓住‘4.27事件’矛盾的化解,著重做了三個方麵的工作,一是選好一個班子,尤其是村支兩委的主要負責人;二是推行民主治村、民主管村製度,一切大事群眾說了算;三是抓村容村貌的規劃建設,產業項目的建設,群眾有了奔頭和希望,人心自然就齊了,村委的威信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