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晨仍然沉浸在自己的驚訝當中,他對於修真的事情算是才了解。正因如此所以他的驚訝絕不亞於任何一個接觸修真時間長的人。此時,承鉉臉上的驚訝之色也少了許多,但同時也多了幾分悲哀。承鉉悲哀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心想自己在煉氣期是廢了很大的努力,用兩年的時間每天刻苦練功才拚死拚活的達到了築基。而眼前的蘇晨似乎像是跟他開了個玩笑似的,輕而易舉的就達到了築基,將自己的付出在片刻間被否定了一樣。蘇晨沒有注意到承鉉的表情,更不知承鉉心裏有如此的想法。在驚訝之後蘇晨逐漸平靜了下來,看到承鉉在那裏發呆,臉色似乎看起來不大好於是蘇晨就問道:“承鉉你怎麼了?是哪裏不舒服嗎?”承鉉聽到他的詢問立刻從呆滯的狀態恢複到平常的狀態,承鉉說道:“哦,沒事沒事,我隻是想到了一些其它的事情一時走神了而已。”蘇晨聽了承鉉說沒事後就也再沒繼續追問了,之後承鉉又恭喜了蘇晨,然後承鉉就告辭離去了。蘇晨對於承鉉的心情是無法理解的,那種感覺是無法向別人訴說的,向別人去訴說反而顯得自己無能了。不經意間已經到了太陽要落山的時候了,蘇晨伸了一個懶腰後就回去了。回到房間後,感覺真個人都動不了了,雖然說禦氣不像是練武沒有什麼身體活動,但身心的壓力導致全身的肌肉聯動著一起緊張。蘇晨躺在床上,不一會就睡著了。“孩子,看來你已經掌握了禦氣之術。”在蘇晨的夢境中傳來一位老者的聲音,這聲音對於蘇晨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又是你,你究竟是誰?”蘇晨略帶怒氣的問,對於蘇晨來說,這個人對於他影響很大,若不是這個人他也不會來到崆峒,但這位老者總是在夢境中讓他來到崆峒卻從來不說明理由,正是這一點令蘇晨十分生氣。“我是誰不重要,相信過不了多久你變會知道的。孩子,我其實是想要告訴你一件重要的事的。”老者說話的語氣很平緩,蘇晨雖然在夢境中與老者對話,看不見老者的樣子,可是從老者的語氣中便可以聽出是一個和藹的人。聽到老者說要告訴自己一件重要的事,蘇晨急忙詢問老者是什麼事。“其實你不必驚訝於自己這麼快就能達到築基,想必你也知道你所在的大夏,那裏的人習武運用的就是宗氣。在大夏人看來自己就是按照功法上的去強壯自己的體格,其實是運用宗氣。而你之前練過一些大夏的功法,所以對於宗氣的運用是有基礎的,今日掌握了禦氣之術在調動體內的真氣時連宗氣也同時調動了。兩股氣融合在一起會產生強烈的反應,會使人內髒承受不了那股力量使得人內髒破裂血管迸裂。”蘇晨聽到這裏心裏咯噔一下,心想這意思就是自己快要死了。老者似乎明白蘇晨的心裏所想的,說道“孩子,你不用擔心,我觀察了你發現你體內的兩股氣並沒有發生反應,相反很融洽,如同陰陽一樣相互依存。這就是你為什麼達到築基的原因了。”聽到自己沒事,蘇晨提起來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對老者說“原來我能達到築基是這個的原因,那我是不是很快也就能達到開光了?”老者聽後說“這個不一定,因為雖然說兩股氣現在沒什麼反應,但是不代表以後不會發生反應。而且雖說宗氣對你修煉有很大幫助,但修真畢竟是依靠真氣來修練的,對於你以後的修煉究竟是好是壞現在也不好說,現在要先辦法使你自己能控製住宗氣,以免日後造成**煩。”聽到這蘇晨的心又被提了起來,感覺老者像是在跟他開玩笑,說話總是大喘氣,他也不好抱怨,因為他得詢問老者如何控製宗氣。在他的詢問下,老者回答了他“其實道家有一個心法叫做守一於道,這個心法可以幫助你控製宗氣。”聽到這心法可以幫助他,就追問道“守一於道?那是什麼心法?怎麼修煉?”老者依舊語氣平淡的說“守一指在身心安靜的情況下,把意念集中到身體的某一部位。其源於老子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之句,即說守一於道。孟子曾經也說過‘我守其一,以處其和。’就是說守心一處,而處於身內陰陽二氣的和諧之中。道家認為千千萬萬也是由一開始,千千萬萬最終也不敵於一,事無全好,也無全壞,專一而終,最後必然出乎意料。歸納之,主要有四:一守神二守氣三守精氣神四守三丹田。”蓉兒在之前為蘇晨講解禦氣之術時蘇晨聽的都模模糊糊的,這會聽老者所說的守一於道更是雲裏霧裏了。蘇晨說“額··你說的這些我不大明白能不能給我說怎麼做?”老者說“與神為一,也是守一術最基本的內容。精神如同活物居於人體內和天地間,名身內身外諸神,要存守和存思它們,此名存神、思神。而氣,精氣神,丹田的方法與禦氣之術差不多。我這裏有守一於道的上卷功法,這便傳授於你。下半卷在崆峒的萬經閣中,他日你到哪裏便能尋見。”老者說完念了一番咒語,蘇晨的腦中變立刻出現了守一於道的功法。這讓蘇晨欣喜若狂,老者在傳授完功法後對蘇晨說“孩子你要好好修煉此功,若能控製你體內的宗氣,日後對你的修煉大有幫助,日後我還會再來尋你的。”說完蘇晨也從夢境中醒來,蘇晨環顧四周所有的東西依然擺放整齊,門窗也禁閉,他此時也不想著去尋那位老者,在他看來首要的是要練會“守一於道”心法,先把宗氣穩住,這樣才能保證自己日後的安全。蘇晨盤腿而坐閉上雙眼,在蘇晨的腦海中心法浮現“要排除外界的幹擾,有安靜清潔的環境;其次要求專心一意,將苦惱、煩悶、憂愁、喜怒等個人的情緒一概置之度外,尤其要克服名利之心,要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外則行仁施惠為功,不望其報’;修煉時一定要注意身姿的舒適、自然,由淺而深,循序漸進,一步步做起;修至一百日為小靜,二百日為中靜,三百日為大靜;初煉時,冥目內視無光無色,次而有光感:‘守一複久,自生光明’,進而‘神明進光,久視電光’,最後光明益大,‘明有日出之光’,洞照天地上下,人體內外,可見自身或天地萬物。”此時正是午夜,外界對人的幹擾是最小的,人極其容易達到一個身心安靜的境界,明月高高的掛在夜空,月光灑進屋內,門外的知了叫著,蘇晨按照心法內容一步一步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