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內容出處(5)(2 / 3)

這一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3月13日,中國繼續撤軍,並在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以火箭與長程炮火掩護撤軍。越軍無大規模追擊行動。3月15日22點20分,最後一輛軍車回到中國領土。3月16日,中國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這場戰爭,中國軍隊出動各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越軍總兵力約10萬人應戰,雙方都未發表傷亡人數。

[14]西沙海戰:西沙群島麵積約10平方公裏,共有大小島礁40多個,主要集中在宣德群島區和永樂群島區兩大環形礁盤上。其中,永樂群島包括金銀島、甘泉島等6個島礁,宣德群島包括永興島、石島、七連嶼等。所有島嶼都在中國控製之中。

1932年起法國實際控製西沙群島的部分島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中華民國管轄,1946年起國民黨軍在西沙群島的最大島嶼永興島(位於宣德群島)駐防。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海南島之後三個月,永興島守軍向解放軍投誠,解放軍駐守永興島。

1950年代南越聲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1956年出兵占領西沙永樂群島中的甘泉島,1958年出兵占領了琛航島。1958年9月4日,中國重申西沙群島是中國領土。1959年設立了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南越守軍曾一度從甘泉島、琛航島、金銀島撤走,但占據著珊瑚島。

1973年1月美國開始從越南撤軍,南越得到美軍移交的軍艦等軍事裝備,認為以其海軍實力可以武力占據西沙群島。從1973年8月份開始,南越軍艦在西沙海域不斷地驅趕和抓捕中國漁民,企圖占領島嶼。中國使用了邊防鬥爭中一貫的策略,派出武裝的漁民,即海南島漁業基幹民兵,堅持在永樂群島從事傳統的漁業生產、登島避風,與南越軍隊針鋒相對。

1974年初,南越宣布要在西沙群島海域勘探石油。1974年1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重申對西沙、南沙的主權。1974年1月14日,中國南海艦隊要求榆林基地(廣東省三亞市,現海南省三亞市)組織一次西沙巡邏。1月15日,南越海軍軍艦開到西沙海域企圖以武力向中國挑戰。南越海軍16號艦“李常傑”號與中國南海漁業公司漁政捕魚船“南漁402、407”輪發生對峙,炮擊甘泉島(永樂群島西部)上的中國國旗。16日,南越海軍4號艦“陳慶瑜”號到達。1月17日,南越軍隊在金銀島、甘泉島登陸。

1月16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榆林基地派出271(指揮艇)、274號獵潛艇編隊。當時南海艦隊戰鬥力最強的是榆林基地護衛艦1大隊,不過正在維修,而且,當時命令規定的任務性質是“巡邏”,顯示軍事存在,所以從獵潛艇大隊中選出2艘艦況較好的執行巡邏任務。17日,中國海軍271、274獵潛艇編隊到達永興島。1月16日,汕頭水警區又派出281,282號獵潛艇編隊,中途經榆林基地補給,1月18日分開赴西沙永興島待命。1月16日,廣州基地奉命派出396、389號掃雷艦編隊駛往榆林港裝載為民兵運送的補給物資。389艦在船廠修理完尚未及調試。1月18日,中國海軍396、389掃雷艦編隊由榆林基地直接駛向永樂群島海域增援。

1月17日,中國海軍271、274獵潛艇編隊運送一個排武裝民兵從永興島出發,此時指揮結構變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直接指揮。18時許271、274編隊到達在永樂群島海域,與南越海軍4號艦“陳慶瑜”號遭遇對峙,並與南漁402、407漁輪彙合。當晚中國海軍和漁輪船隊在晉卿島(永樂群島東部)商談巡邏作戰,中國海軍274艇將運送的一個排民兵部署於晉卿島上。當夜中國“西漁705號”船到達彙合(運到民兵一個排)由“南漁402號”協助將民兵部署於琛航島和廣金島(兩島位於同一礁盤上)。

1月18日淩晨,中國海軍274艇突然逼近南越4號艦,距1鏈,半小時後南越4號艦駛向珊瑚島(永樂群島西部)。6時,南越16號艦到甘泉島(珊瑚島南約2海裏)錨泊。1月18日早晨,中、越海軍艦船沿雙方控製區(南越控製永樂群島西部珊瑚、甘泉、金銀三島,中國控製永樂群島東部晉卿、琛航、廣金三島)中間警戒線進入二對二的對峙。9時許,南越4號艦與中國“南漁407號”漁船左舷碰撞,南越4號艦炮口歸零並掛出操縱失靈旗號,後互相脫離。18日中午中國海軍281、282獵潛艇編隊抵達永興島待命,艦艇靠岸後關閉了電台轉為岸上電台通訊。19日淩晨呼叫281艇電台下達出發增援的命令直到19日晨282艇調試電台才被收到。由於通訊問題導致281、282編隊未在第一時間接到命令,直到戰鬥爆發當天才出發前往永樂群島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