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在前,劉裕便問道:“伯欽,在與眾人商議之時,為何拒絕用火攻?”
饒有興趣的看了劉裕一眼,張舜反問道:“那你先說說為何要用火攻?”
在昨日下午的商議中,一群首領給出了亂七八糟一大堆的計謀,但屬最多的便是火攻。眾人都認為一把火燒去,簡單明了,又可以減少傷亡,何樂而不為。
劉裕對於這個問題,脫口而出:“吳堡主和陸老九兩家塢堡相近,堡中和堡外雖然樹木大多被砍去,但他們的缺點就是取水不易,用火攻,他們肯定慌張,我們在攻堡之時,故意留下一門示弱。他們在被逼無奈之際,必然會從那門突擊而出,到時便入了我們的計謀之中。”
倆人互相討論芒碭山幾日,如今說話皆是有根有據,抓住了敵人的弱點,劉裕如今出口是計,閉口尋思也是計。
在全雄涿鹿的時代,兵強馬壯固然可喜,但是計謀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回望了後麵的各個領頭,張舜又伸出手感受著北風所向,說道:
“我之前發過誓,不到生死關頭不再用火,這是其一。其二:冬季北風正緊,兩個塢堡位置在山的中下方,稍微不慎,便會導致大火連天。其三整合的勢力皆是好勇無謀之輩,我們初次帶領他們,靠的隻是丈人的名望。今日此舉就是為了立威,若不立威,單靠火攻攻下吳塢堡,眾人仍是不服。”
在商議攻取吳塢堡和陸老九的塢堡時,眾人就因為所言計謀不合,差點各自為政。
當時若非陸尹再三保證,也許還沒出發,內部就打起來了。
有勇無謀的烏合之眾,初次收攏他們,大多數麵服心不服。隻有讓他們知道你的本事比他們強,計謀比他們好,能夠帶領他們走向一次次的成功,威信便可一節節的升高。
遊老二接口說道:“伯欽說的不錯,昨日把所有的兵馬打亂重組時,他們就嚷嚷不停,叫囂之聲差點連我都忍不住。”
顛簸在山林之中,張舜朝著幾人說道:“嗬,等到攻下九裏山,我要他們把手中的私兵也全部打亂整合起來。”
崎嶇的山路,樹林又多,騎馬的眾人隻能一顛一簸的慢速前進。再過一會兒就要大幹一場,此時各個緊張異常,時不時的抹著手裏的汗。
芒碭山的塢堡子弟小打小鬧是常常有,但都許久沒經曆過大戰,此次為了芒碭山的一統,卯足了勁。摩拳擦掌,準備在這個新建的勢力之中張露頭腳。
整合的勢力這次全部出動,總共分做五路人馬,以陸尹帶領的一隊人馬去收拾陸老九巢穴,另四路分四門攻打吳塢堡,張舜指揮三路攻擊三門,而單留遊大等人攻擊一門,這門也是按照之前的計劃,留待吳塢堡鋌而走險,以備裏應外合。
與劉裕等人分道之後,張舜領著人馬讓領隊之人各帶人馬攻擊東、南兩門,自己帶領一隊攻擊難西門。
·············
吳堡主站在城牆之上,對著下麵喊話道:
“本堡主與你們共同駐守芒碭山多年,何故聽從外人之言,使得鄰裏結仇,塢堡廝殺。”
“吳堡主不識時務,不知天時,芒碭山若不一統,遲早為朝廷勢力所吞並。”張舜不對吳堡主喊話,而是對身邊以及後麵準備攻堡的人馬喊道:
“我等欲一統芒碭山,正是為了以後能夠自保,若心存苟且偷安之念,將來勢必為奴為婢,任人欺辱。”
喊罷,張舜也不在理會吳堡主,對著手下的士兵命令道:“放。”
手下的士兵早已準備就緒,待得張舜一聲令下,便把捆有石頭的的半濕茅草固定到牛皮筋上,對著塢堡一陣疾發。
不消片刻,塢堡城牆內外滾滾濃煙,掩蓋了雙方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