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類的附庸(1 / 2)

“……航道校對無誤,本源粒子觸發器準備完畢,衝能中……能量填充完畢,啟動空間本源躍遷裝置……”以護衛艦的主艦為中心,空間一陣波動,讓人感覺空間有種瞬間的模糊感,然後這支小小的探險隊便已經消失在地球附近的空間。這一件小事並沒有引起過大的影響,即使這探險付出的是上千萬級別生命結晶的能量,沒有人期待過這樣的行動會有多大的回報,但畢竟是首席長老的孫子,看著淩浩宇如此堅持,其他長老也不好搞破壞,幹脆就讓他出去經曆一下。

科學院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抓緊時間發展反宇宙粒子科技,在這幾個月裏,已經有一個空間聚能站建成並投入使用了,作為工程項目,這這空間聚能站的能量——反宇宙場半徑是實驗裝置的數百倍,是一個半徑幾萬米的球形區域,雖然構造精密性不能與實驗裝置相提並論,但是每小時上萬生命結晶的產出實在讓人驚歎不已,不過進幾個月來,人們早就擺正了態度,似乎不再那麼驚奇了,因為大量的投入將要初見成效。

其實進入粒子時代後,人類的製造水平就高速提升,隻要能構造出粒子模型的物體幾乎都能製造出來,但粒子工程需要用新型的材料來製造工具機器,這些材料是各種粒子與能量按照複雜的空間多維度結合形成的聚能物質——高能聚合物,簡稱“能聚物”,有著高質量和高能量的特性,用於能量通路、能量隔絕、催化、合成、防禦……等等

但是合成這些物質的能量消耗太多了,畢竟這種微觀構造極其致密的物質本身的質量相當高,米粒般大小就擁有以噸來計數的質量,而其中的能量含量越高,成本越恐怖。要知道一個單位的生命結晶才一千克,即使純度接近100%,但是如果要合成米粒般大小的,能量純度1%的粒子構造物就要消耗上百個單位生命結晶。所以隻有高級別的實驗室才能用上粒子構造物機器。

能量——反宇宙聚能站就是以這種物質為核心的,而且對能聚物需求相當高,為了避免能量傳輸損耗,能量線路都是用實驗室最優的材料製造,而核心觸發器的造價更是誇張,消耗的生命結晶高達上百萬了,但是隻要聚能站運轉,一個月多就基本可以抵消製造成本了,長期的運轉中,隻需要適當時候進行維護。可以說這科技是穩賺不賠的,當積累到一定數量後,人類的整體實力將會有極大的提高。但是裝置需要用到的材料複雜,小型的實驗機器無法滿足工業用量需求,所以這段時間科學院幾乎花盡了曆年的存倉,才建造了一條生產線,生產線每月產出可以產出2個聚能站,但相應的是兩千萬生命結晶的消耗,對於目前來說,生產線的能量隻能由聚能站繼續提供了,因為多年的戰略資源已經被耗光,剩下的不足以支撐生產,幹脆留著壓艙好了。所以每月最多隻能產出一個標準聚能站,不過情況會在下個月就出現轉機,然後就會出現盈餘,再然後就繼續擴大生產……

……

一片平靜的空間變得模糊,然後突兀出現一個小艦隊,淩浩宇的星際征程已經開始了,但是未知的宇宙在等待這他的發現……

可是現在他很苦惱,他並不知道這一片距離地球上萬光年的星域中存在什麼未知的危險,但他知道,即使是小小的危險,對他隨行的這支小小的、連粒子炮都沒有的、二線戰艦分隊來說都是致命的。第二個困擾,就是他手頭上的一百萬生命結晶的能量,這能量看起來很多,但對於他的計劃來說是相當的不足。看來應該探索一下附近有沒有能量聚合礦物了。

嗯……先看看淩浩宇在幹什麼吧。

坐在特製的透明觀察窗旁,一直沒有動靜,好像在沉思著什麼,直到一旁長得相當精致的少女上前報道:“主人,經過空間波動探測器探測長程精確探測,周圍100光年有戰略意義的星球都做了標記……”一副做過詳盡標記的空間圖就出現在淩浩宇的腦海,隻要他想了解,那些信息就會自動導出。

少女繼續說道:“……這些信息與出航前預測的基本一致,現在要進行下一步計劃嗎?”

“銀月,現在讓所有人來開會吧。”這名叫銀月的少女其實並不是人類,她是人類創造的附庸種族——元素|人。

元素|人來自於一個科學構想。當時粒子科技理論巔峰的時候就有了分子機器人、粒子機器人的出現,這些機器人可以控製自身的分子結構,在機器內形成致密的工作單元,而且修補起來特別簡單,隻要提供材料,機器“原核”能控製材料合成適當的分子、粒子結構,然後材料以液晶,即半液態,融入適當的部分,然後再轉換成固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