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峰伏擊獨立國一營二連的土匪,正是馮正儀麾下殘匪,以安龍縣龍廣長灣鄉匪首呂昌發、呂國泰為首,糾集悍匪200餘人實施了此次對獨立團的伏擊。之後,殘匪南下渡江至廣西隆林縣,與先期到達的餘啟佑、劉範吾、蔣無識、馮正儀等會舍。興義南下廣西的一眾匪徒,同當地慣匪羅爾福、黃七、鄒朝龍以及雲南廣南匪首王佩倫、邱北匪首羅四、開遠臣首張自全等,在南盤江南岸的隆林、西林、田林等3縣盤踞,繼續作惡,積極與人民政權和人民武裝對抗。
獨立團一營三連岩峰遇襲後,興義縣軍政機關組織民兵1000餘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滇、桂、黔三省四專區的部。隊,圍剿南下叛匪及廣西當地叛匪,經月餘戰鬥,消滅隆林、西林、田林等3縣全境殘匪,徹底解決三省接壤地帶近百年的匪患,人民政權得以鞏固。
參加了岩峰戰鬥,被匪徒押至隆林縣的戰士劉崇珍,就是在消滅隆林殘匪的戰鬥中重新回到解放軍部隊,後隨部隊駐紮雲南思茅地區,一直到1955年3月,才從第十二軍第二十九師炮兵團三營八連光榮退伍,現住興義市魯屯鎮。
這時,屬劉範吾指揮,包括從坡崗大篝南逃的馮正儀匪眾1000餘人,與國民黨殘師師長餘啟佑、雲南匪首王佩倫、羅四等臣眾共組成5000餘人的匪幫,竄入雲南廣南境內,被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兵力伏擊,倉皇逃竄至廣南舊莫。糾集於廣南的匪眾為製造聲勢、擴大影響,重整殘兵妄圖攻打廣南縣城。對下一步的行動,國民黨保安二七二師師長餘啟佑與各匪首發生分歧,帶著殘部向田蓬、董幹等地逃竄。不久,餘部在紅、河邊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就地消滅,餘啟佑自殺在過河的竹筷之上。
劉範吾、蔣無識、馮正儀等隻好與玉佩倫匪幫糾集在一起,在廣南、文山地區活動。一段時間後,匪眾企圖取道西疇前往。馬關邊界與當地匪首聯合,一並進人越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派部隊對踵眾進行堵截,並對漏網殘匪緊緊議會體代表合彩追擊。這次戰鬥中,下五屯匪首劉範番,以及手下匪首劉惠昌、劉惕若、劉君卓等被解放軍活捉,武裝押解回興義縣處決。而馮正儀、蔣無識率部分殘匪突破人民解放軍的圍追堵截,狼狽竄人越南國境。最後,部分匪徒在駐南越法軍的幫助下,輾轉逃到台灣,這其中就有坡崗大篝馮氏莊園的莊主馮正儀。
小時候的記憶裏,坡崗是與三十二烈士聯係在一起的,三十二烈士之一的熊昌福的妹妹教我們語文。每到記苦思甜大會,學校就要請烈士白發蒼蒼的母親來講舊社會的苦難,老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講述,我們也跟著淚流滿麵。老一輩人與坡崗事件的當事人,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有的是老表,有的是同村同寨的,比如那個引誘解放軍的土匪邱先重就曾與我家是鄰居,我家的菜地至今叫邱家園子,犧牲的連長趙敬山駐鄭屯時找我爺爺談過話。隨著曆史的推移,一些見證人相繼離開人世,這一事件的情節越來模糊了。由於受到土匪蒙騙,我方人員遭到重大犧牲,不少人有回避心理,正麵的記載非常簡略,不少情節似是而非,以說傳說,有關記載的部隊番號、人名、地名錯漏不少,史料的收集整理顯得十分迫切。筆者最近走訪了回原興仁軍分區基幹團(又稱一四七團)幾位老戰土,將有關記載,與碑文反複核對,整理成文,供文史愛好者參考。
1951年1月,位於滇、黔、桂結合部的興義雖然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但反動勢力依舊不甘心退出曆史舞台,國民黨餘。啟佑部、保安二團以及其他殘餘的軍、警、特、匪洗捏一氣,猥叼集於坡崗。坡崗山高林密,道路崎嶇,外地人進入坡崗,仿佛進人八卦陣,不知哪一條通往村莊,哪一條路通往絕壁。他們不時出山襲擊我區鄉政府,殺害幹部,砍電杆。中央和西南軍區黨委決定抽調部隊、民兵在興義至安龍公路以南,南盤紅以北14個鄉鎮實施興南鐵壁合圍計劃,徹底清除匪患。就在興南鐵壁合圍計劃即將取得勝利之際,土匪猶作困獸之鬥,3月29日已經出逃至廣西的龍廣長灣鄉匪首呂昌發、呂昌泰糾集匪眾200餘人,潛伏在坡崗鄉岩峰村附近,派混人農會的邱先重、陳,紹祥稱峰岩婭口有土匪,請解放軍立即進剿,並自願帶路。邱先重原為慣匪,岩峰村人,對此地地形非常熟悉,他假裝向人民政府悔過,取得信任,人村農會,當時我駐守坡崗的興仁軍分。區基幹團(又稱一四七團)二連合計43人,一營副指導員劉運祥和三連連長趙敬山決定率領兩個排出擊。當天上午11點鍾左右吃了午飯,留下炊事班和幾個農會幹部負責煮晚飯,部隊從坡崗出發,下午3點左右進人峰岩埋口後,邱先重借口解手企圖逃走,土匪事先為他準備了槍彈和安全地點。趙連長看到情況不對,開槍將邱先重擊斃,土匪聽到槍響,用機槍封鎖道路出口,輕重武器火力夾雜滾木、巨石從峭壁上傾肖而下。峰岩婭口呈。凹字形,土匪居高臨下藏於密林之中,以巨石為依托且做了充分準備,我軍難以組織有效抵抗,大部分戰士當場犧牲,少數戰士重傷後被土匪殘酷殺害。土匪搶得武器後撲向坡崗鄉政府,堵住幾個山埋口用機槍輪番掃射鄉政府院牆,炊事班和部分群眾就轉移到一座確堡裏,沒有槍,隻有幾顆手榴彈,萬一敵人進攻,就準備與敵同歸於盡。土匪見沒有反應,衝進鄉政府將解放軍的衣物行李搶掠一空,將做好的飯菜吃光,撐得一門六0炮及20多發炮彈,因不會使用,便將其丟棄在一個瓦窯裏。土匪自知血債累累,害怕解放軍反擊,又不知櫥堡火力配備,不敢貿然進度確堡,倉皇潛逃。這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貴州剿匪中著名的坡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