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劉顯世在興義籌組自治舍,與外界憲政黨人取得聯係。清宣統二年(1910年),劉顯世外甥王文華(王電輪)與本縣革裏人竇居仁創辦體育會,聘安龍龍廣人囊祖銘等任教習,並從西路巡防營挑選100餘人為學生,大力培養軍事人才。
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丸日(1911年10月日)武昌發生起義,辛亥革命隨之爆發。革命熱潮迅速波及全國,由於劉氏團練武裝自鹹豐、同恰年間起多次配合清軍各項軍事行動,清政府頗為看重,貴州巡撫沈瑜慶急電令劉顯世率兵人赴省城貴陽警衛,護衛省政。劉顯世率部至安平(今平壩縣)同九月十四日(11月4曰即)貴陽已宣告反正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社張百麟任樞密院院長,貴州陸軍畢製扣、學總辦楊衛慧靠誠為都督。
劉顯世外甥玉文華因早年在貴陽優級師範就學,與貴州科學會張誌結為忘年之交,並與自治學社張百麟、鍾昌樣等交往甚密。驚聞事變,王文華向劉顯世提出由自己先赴省城打探動靜,等打探清楚後再行動。進退維穀的劉顯世當即書擬親筆信,任王文華為代表,人貴陽與革命黨人聯係,表示擁護革命。省內革命派正值用人之際,當即同意劉顯世率部人貴陽,編為陸軍第四標,劉顯世任標統,並任樞密院樞密員、軍政股長,王文華任管帶。
當時,貴陽革命初成,權勢之爭激烈。劉顯世與貴陽憲政黨人熊範輿、任可澄、戴撞撞以及啻紳郭重光等密結黨羽,乘貴州第六營前往武漢增援,貴州空虛之機進行兵變,將軍政首腦張百麟逐出貴陽,殺巡防總督黃澤霖,並密派人員到雲南求援。由於。興義地處雲貴交界,清末曆次戰事均與雲南關係緊密,劉氏家叼族與雲南當局的關係更是盤根錯節。雲南接報後,都督蔡愣派。唐繼堯率滇軍三個團提黔,摧毀大漢貴州軍政府政局,唐繼堯自任貴州軍政府都督,劉顯世任軍務處總長。
民國二年(1913年)十月,唐繼堯回雲南繼蔡愣出任雲南都督。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任命劉顯世為貴州撫軍使,升為陸軍中將。為發展勢力,劉顯世同意王文華提議,將黔軍擴編成六個團,並創辦模範營訓練新軍骨幹。此時,貴州軍政大權在握,劉顯世自任巡按使,不久繼任省長,貴州軍務實際上由其外甥主,文華負責。至此,民國初期,在全國範圍內影響力極大的貴州興義係軍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