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淩翔、馬河圖自幼習武,性情豪爽並且好打抱不平。對於清廷官員和地方豪紳對回民的歧視,他們深感憤慨。清鹹豐六年(1856年)二人率眾參與雲南回民起義,與雲南富源縣回民首領馬連升攻打昆明未果。
清鹹豐八年(1858年)十一月,盤縣漢、回兩族矛盾越來越惡化。初人,張淩翔、馬河圖率大被鋪、馬腳電、華家屯等地回、漢民眾千餘人夜襲沙陀高氏,斃高發揚、高發揮等豪紳、丁壯數百。普安廳知州夏威業急誦丁壯鎮壓,毀馬腳屯。張、馬憤而率眾攻占亦資孔(明清雲貴交通重要驛站之一,今屬盤縣紅果)十二月初四至初十,又大敗圍攻大坡鋪的團丁二大批民眾乘勝加入義軍,公推張、馬為統帥、元帥。張、馬二人旋製定起事方路,提出殺貪官、除土豪的政治口號,並製作了義軍旗幟。該旗幟在方形白布上用阿拉伯文字書反清義軍所用紅旗相區另另別,因此,史書稱這次起義為自旗起義,或稱此曆史事件為紅自旗戰爭白旗軍起義,興義知府胡霖溺迅速賽報黃州撫部院,報請派兵圍剿、鎮壓義軍。義軍起事後,各地深受剝削和壓迫的民眾踴躍參加。當年十二月中旬,丫巴山彝族陳應才、布依族主金標等先後率2萬之眾加入義軍。義軍隨之在雲南省富摞縣、貴州普安廳(今盤縣)白旗3薩布依族1陽楊等地與清軍展開激烈戰事。興義知府胡霖渤調集了萬回1展刷刷吮字感應開了對義軍的圍攻。
清鹹豐丸年(1859年)六月,義軍攻克清軍營地10座,徹底粉碎清軍圍剿,包圍普安廳,並派員至新城(今興仁縣)聯絡回族孫毛羊、馬五元,布依族陸王鬆、王濟才及貞豐苗族楊樹森、安龍回族張福田等少數民族首領,伺機聯合攻占交通中樞新城。九月,義軍與所聯係的各部攻下新城,各路義軍商定將新城作為報據地和指揮中,以建立軍政機構,並將張淩翔、馬河圖改選為正副大元帥,張定中、馬仲、馬忠為將軍,張福田等為都統、翼長。
自清鹹豐十年(1860年)春開始,各地各民族起義武裝相配合,迅速向外發展。由於有各民族群眾參加起義,白旗軍提出戰鬥口號各族各教元彼此,本是同根芽,扯起自旗來,毀掉紅頂花,禍害從此除,共同亨榮華。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為了防範白旗軍杜文秀等回族起義軍的進犯,雲貴總督吳文熔命令各地堅壁清野,築堡齊團,聯村並寨,鎮壓白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