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祝家莊,叔侄倆隨同孫立一起做過內應;攻打大名府,他們一同撞開牢門,救了盧俊義和石秀。從此便再無建樹。梁山排座次,鄒淵名列第九十,鄒潤則是第九十一。以他們的能力而言,也隻有這個能力了。
在打了一段時間醬油後,梁山被招安,叔侄倆又不得不參與了損兵折將的四大戰爭,不但毫無建樹,叔叔鄒淵還在清溪之戰中被馬踩死。侄子鄒潤僥幸生還,因不願為官,後回登雲山去了。
這就是兩個打醬油的貨色,不過比起王英之流可要好多了,如果願意洗心革麵,做個營指揮還是綽綽有餘的。
史文恭抱拳笑道
“出林龍鄒淵,獨角龍鄒潤,登雲山二龍,今日有幸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鄒淵驚喜的說道
“沒想到我叔侄一點微薄名聲,也能被寨主知道,真是受寵若驚啊。”
史文恭直接拋出橄欖枝
“不知令叔侄可願上山和我一起幹一番事業?”
鄒氏叔侄趕緊拜到
“能得哥哥看中是我們的榮幸。”
“登雲山鄒淵,拜見哥哥”
“登雲山鄒潤,拜見哥哥”
史文恭把兩人扶起來
PS:水滸裏的哥哥是什麼意思?
水滸裏之所以都稱為哥哥,原因是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對於渴望真情實意的好漢們,自然會親切地將身邊的人當作手足來對待,以兄弟相稱,稱年長的,有威望的人為哥哥,其它的都是叫兄弟!
比如孫二娘叫武鬆為“我家兄弟”,柴進稱宋江為大哥。這種稱呼可能是當時那些屠狗之輩羨慕文人的這種稱呼,但作為一個匪氣十足的專業人士,模仿他人稱呼未免太沒麵子,所以就轉嫁了這種稱呼。實際上,文人如果稱呼宋江的話,會叫公明兄,那麼李逵等人叫他公明哥一是太傻,二是模仿痕跡明顯,所以幹脆就叫公明哥哥。
年齡比自己大:比如宋江滄州遇武鬆時,武鬆比宋江小,叫宋江哥哥
對領導的稱呼:尤其對山寨來說,兄弟們通常把寨主叫哥哥或大哥,這麼稱呼親近些,不管比自己大還是小,比如一個嘍囉比寨主大,管寨主叫弟弟、兄弟,不像話,不招寨主待見。
社交語言:求人辦事或者第一次見麵,就是一種尊稱,比如李逵求燕青帶他一起下山找任源打架,管燕青叫“小乙哥”
其實現在我們也這麼叫.隻不過口語不這麼叫了.但是和別人介紹也得這麼介紹..例如.弟弟的媳婦平時就管弟弟的哥哥叫哥..但是和別人介紹的時候就說:\\\"這是我大伯.或者叫大伯(讀bai 一聲)子...
哥哥的媳婦也一樣.平時叫弟弟,介紹的時候:\\\"這是我小叔或者小叔子...男方也一樣.小舅子.小姨子.. 古代因為女性沒有地位..所以不能和丈夫同樣的叫.男女地位極為不平等...古代有句話叫\\\"母憑子貴\\\"就是證明...所以女性稱呼同輩的男方親屬都按照孩子的稱呼叫..就是這原因..
別理解錯了,和現在的,geigei可不一樣啊,(๑><๑)
又招攬了兩個小弟,史文恭很是開心,和眾人閑聊了一會後,親衛進來稟報,酒宴準備好了,史文恭招呼眾人向聚義廳走去。
看到擺的一張張的桌子,史文恭發現不太好安排,就讓人把桌子拚在一起,六張長條形桌子拚在一起,看著就大多了,坐幾十個人不在話下。
史文恭,老太公,王進,朱武還有石寶夫妻坐在上首,下首陪坐的是曾氏五虎,這裏他們輩分最小,沒辦法。
左邊坐著的是原梁山頭領,方家三人,趙倩,呂方郭盛,阮氏三雄,杜遷,時遷,朱家兄弟,宋萬等人。
右邊坐著花家兄妹,顧家兄妹,陳達楊春,鄒氏叔侄等人。
史文恭站起來舉起酒碗
“今天是我梁山義軍副首領石寶大婚的日子,也是眾位新加入的兄弟接風宴,讓我們共同舉杯,祝願小兩口越來越幸福,也祝願梁山越來越壯大。”
眾人都站起身共同舉杯,然後一飲而盡。
坐下以後史文恭說道
“石寶,今天眾位兄弟都是為了你夫妻二人來的,還不去敬酒。”
新手敬酒當然得喝,眾人都開心的喝了起來,個別人除外,扈三娘本來和花燕互相看不順眼,如今看著坐在對麵的方婷,更是如同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沒法比啊,估計兩人能比方婷強的也就是武藝了。
兩人對視一眼,決定組成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