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有狗出沒 第七十三章 銀環回城記
是夢嗎?不是。她的確正氣喘籲籲地在這條熟悉的山路上爬行……溪水依舊在路邊流淌,山風還在耳邊吹拂,但她的一頭青絲卻早已變成了一片秋草……第一次上山去拴寶家的好心情都到哪裏去了?難道說她當年一路上聽見的那些歌聲那些口號也都一樣被風吹跑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啊。當年上山,她--那個稚氣未脫的王銀環曾懷抱著怎樣宏偉的理想;但現在,她--早被生活壓彎了腰的王大嬸回城去卻是為了當保姆做月嫂。唉,要不是為了給她正上大學的兒子小保掙點生活費,她哪裏還會再動回城去的念頭呢。
說起她當年義無反顧地進山當農民的事,誰不感動?若說起她後來一直默默地心存著返城的心願,又有誰知道?其實,在她落戶朝陽溝,進了拴寶家的門還不到三個月,她就後悔了。一開始,為了麵子,還忍著,到後來,別說手頭拮據,沒有錢花,連吃的都成了問題,而她,又生了個女兒,就再也忍不下去了。拴寶說:都是我拖累的。而此時的她除了要做飯喂豬還要學做針線哪還有閑工夫再和他為劉胡蘭和董存瑞的故事流淚啊。一轉眼,幾年過去了。恰在此時,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們開始返城了。眼看著隊裏的知青都快走光了,她便去找老支書。支書說:
不行,你是典型。她說:典型不是人?支書說:可你還是咱朝陽溝村的光榮……
她無法,便糶了二鬥玉米,買了兩條大前門煙,又上支書家的門了。支書見她鐵了心,便歎口氣說:孩子,不是我有意為難你,不放你走,實在是上麵的政策……你來得太早,又在農村結了婚,和他們是不一樣的,怎麼返城啊?
就入鄉隨俗吧。慢慢地,她竟也變得真像一個農婦那般實際了:她不僅生了二胎,而且還是個男孩……她不否認自己生那個男孩(取名小保)時隱約有些雜念。因為說到底,她家那二十畝責任田裏的有些農活絕不是一個女孩所能幹得了的事--比方說犁地揚場扛麻袋……但自從小保上學的第一天,她就一遍遍告訴他:孩子,你可要好好學,長大了進城當大官去……孩子總是貪玩的,為此她掉了多少淚蛋蛋哭過多少回啊!直到這時她才依稀明白:當年的自己是多麼幼稚啊!想當初,為了勸阻自己跟拴保往朝陽溝跑,老母親都快給她下跪了!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直到這時,她才明白了一切!
是啊,二三十年就這麼跌跌撞撞地熬過來了。她真不敢想象,要是沒有母親的接濟幫扶,她能不能走到今天。多少次,沒錢買化肥種子農藥……母親的電話便打來了。那時,母親已經退了休。母親一輩子是個工人,工資並不高,但為了小保念書,她幾乎傾其所有了。第一年高考,小保落榜。姥姥說:沒事兒,上複習班的學費姥姥包了,明年再考。但接連三次的失利落榜,小保說什麼也不願再複讀了。眼看他軟硬不吃,鐵了心腸,她便撲通一聲跪在了兒子的麵前說:兒啊,聽媽的話,一定要考,一定要跳出農門啊!
終於如願以償了。小保終於考上了大學。雖說並不怎麼理想,是個三本,但她還是高興得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但小保卻總有點積極性不高,說:一年學費八千多,拿什麼上喲?她卻一直鼓勵兒子說:別怕,有媽,上,咱一定要上!這時,小保的姥姥已經去世了。老人家離世前怎麼也合不上眼;但她老人家到底沒有看到寶貝外孫子考上大學離開山溝溝的那一天。
但世間事卻總是大話好說,高調好唱,真做起來,往往不是那麼回事。單說小保上學還不到一年,家裏的積蓄就花了個精光……
他爹拴保除了會講幾句英雄故事,就是幹活,到哪裏去掙錢?更何況年齡已大,能幹什麼?可憐她走投無路,隻好回城,去求同學。同學中的確有幾個混得好的,見了麵也很客氣,也把她英雄啊模範啊誇讚了一陣,但說到關鍵處,卻往往政策性極強,說:啊,你也知道,我們單位……我是個……手中沒權……
她自己也跑了不少單位,但上工廠她沒技術,去酒店又青春不再,搞公關更是不會……
跑著跑著,禁不住一陣心酸,悲從中來:想想自己當年的朋友同學,哪一個現在不混得有模有樣,而自己,枉為人母,一把年紀,卻不得不給人當保姆……也罷,為了孩子早日回城,給人當孫子她都願意……進城去的長途汽車終於來了。上到車去,她想:等會兒下了車,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到母親的墳上去給她老人家上支香,告訴她老人家,不孝女終於又回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