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5月15日晚。福州。駐閩綏靖公署官邸。
偌大的會客室隻有一個人獨自坐在中間的太師椅上,燈光把他消瘦的身影投在光潔的地板上,顯得有些孤獨。
他,就是駐閩綏靖公署主任、十九路軍總指揮兼19軍的軍長蔡廷鍇。
此刻他手中正拿著兩本薄薄的小冊子,眉頭緊鎖,顯得有些焦慮。
葉挺風塵仆仆地進了會議室:“賢初,又有什麼好書值得你挑燈夜讀啊?”
“希夷!這麼快就弄好了?”看到葉挺,蔡廷鍇就看到了希望,似乎一切困難就可迎刃而解。他急忙讓葉挺坐下,命令衛士送上茶水。
葉挺飲了一口茶,輕鬆地說:“費不了多少時間。蔣委員長不是說,福建人事極為複雜,宜多用閩省人幫忙嗎?我找了些地膽(廣東話,地頭蛇)一問,就知道了大概。加上改造社活動,很快就搞清了。”
“一二八”淞滬大戰後,十九路軍在京滬一帶整補了2個月時間,隨即開往福建“剿匪”。陳銘樞的衛戍長官部撤消(陳銘樞已被迫辭職),將該部改組為駐閩綏靖公署,蔡廷鍇任主任,將光鼐任福建省主席。
蔣介石使的又是他慣用的分化瓦解那一招。
因為當時靖綏主任是指揮全省全麵工作的,軍政一把抓,將光鼐是多年領導蔡廷鍇的上級長官,一變為受蔡廷鍇這個下級領導,十分不便。蔣介石把蔡廷鍇提拔上來,就是製造矛盾,誘使其脫離陳銘樞、蔣光鼐的控製,便利他的指揮與宰割。蔡廷鍇當然不願幹,蔣光鼐要蔡廷鍇以大局為重,力勸就任。加上葉挺力勸,謂蔡廷鍇拒不就任的話蔣介石就有了派他人來接替的借口,這樣蔡廷鍇才勉強就職。此時駐閩綏靖公署的參謀長是鄧世增,副參謀長黃強,但兩人生活腐化,不理正事,所以具體事務全由十九路軍參謀長葉挺操辦。
十九路軍自“一二八事變”後成分日趨複雜,中上級軍官已有趾高氣揚享受腐化傾向。因為十九路軍長期沒有地盤,到處流動,久戰之後到了福建,有了一個穩定地盤就想安逸。過去長期流動,一旦停止下來,成立家室的風氣很普通。下級官兵認為打過日寇之後,不想再打自己同胞的觀念很重。當時南京有藍衣社(複興社)組織,蔡廷鍇為防止部隊分化,想樹立一個核心,於是接受秘書長徐名鴻建議,秘密成立一個改造社,蔡廷鍇兼總社長,徐名鴻任書記,各師成立一個分社,由各師長兼分社長,分社之下設支部,社員以選拔優秀的中下級軍官,特別是在十九路軍服役時間較長、有一定知識的為對象。口號是對外主張團結抗日,對內防止腐化,發揚十九路軍光榮曆史。實質上成立該社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該社社員秘密防範蔣介石派人暗中滲入策動叛變,並防範藍衣社滲入軍隊內部分化,作為上級將領的忠實耳目的一種小組織。葉挺認為這樣一個組織也有必要,所以沒有反對。
到了福建後,蔡廷鍇即要葉挺下去摸清福建的省情,確定治省方略。不料不到兩天,葉挺就回來了,頗出蔡廷鍇意外。
這晚葉挺進入會議室後,沒有急於彙報工作,而是問正在看書的蔡廷鍇:“什麼大作,可否拜讀?”
蔡廷鍇苦笑道:“還不是老軍長的推薦,我正在為難呢。”
說著把兩本小冊子遞給葉挺。老軍長就是陳銘樞。
葉挺看了看,原來是《八閩軍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生產人民黨黨章》。
葉挺隨手一翻:“看來老軍長是煞費苦心啊。”
蔡廷鍇問道:“希夷你怎麼看?”
葉挺將兩本小冊子丟在桌上:“老軍長研究佛學多年,還是沒有看開啊。他久不在軍中,但長時期以家長自居,把十九路軍看作私人資本,領袖欲強,象這樣隨便插手軍中事務,野心勃勃地不體念官兵犧牲奮鬥的艱難,多疑善變,遇事投機,總想僥幸作孤注一擲。這個生產人民黨是隨便能成立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