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回 小明王命殞身滅 朱天子浩然日月(1 / 3)

從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占應天算起,到至正二十七年攻克平江,期間整整曆經了十一個年頭。這十一年裏朱元璋打敗了蠻子海牙、打敗了陳友諒、打敗了張士誠,打敗了無數個與他為敵的人。如今朱元璋已牢牢掌控了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在他君臨天下的道路上還剩下最後一個對手——元!

對朱元璋而言,陳友諒與張士誠雖是強勁的競爭者,但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這哥仨又都是苦大仇深的階級兄弟,彼此之間並無仇恨,甚至還有惺惺相惜之感。

但蒙元朝廷就完全不同了,在這個由蠻族統治下的殘暴王朝,無數漢人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在朱元璋心中,埋藏著對蒙元朝廷的刻骨仇恨,家恨、國仇!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北伐滅元戰爭。這場戰爭的性質不同於以往,已不再是農民起義軍與統治者之間的階級矛盾,而是整個漢民族與蒙古之間的民族鬥爭。

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在出征前的誓師大會上,朱元璋對手下的士兵與將領們說道:“吾本淮右布衣,因天下紛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居金陵形勢之地,得長江天塹之險,今十有一年。目下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吾深用疚心。今吾恭天成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群虜,拯生民於塗炭,複漢家之威儀。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吾恐中土久膻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誌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天道好還,中國有必申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

北伐開始,漢民族昭雪恥辱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十月二十一日,征虜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統率二十五萬大軍,打著“明”的旗號由淮河入黃河,北取中原。

不出數月,明軍橫掃中土,直取山東而來。且說徐達引大軍已至山東,鎮守山東的卻是元將擴廓帖木兒。是聞徐達兵過徐州,擴廓帖木兒甚是驚恐,遂聚眾商議。

這時有平章竹貞說道:“元帥麾下雖有數萬之兵,卻怎奈分散在山東、河南、山西等處一時難聚。如今徐達智勇無雙,常遇春威猛蓋世。還有郭英、耿炳文、吳楨、華雲龍、傅友德、康茂才等一班,俱是驍勇的虎將。元帥與他等拒敵,隻恐多輸少勝。莫若權棄山東,且往山西,再聚大軍,以圖恢複。”

擴廓帖木兒懼怕明軍威勢,便聽從了竹貞的諫言,潛夜領兵,徑回山西太原府而去。

哨馬將擴廓帖木兒退走的消息報知徐達。徐達對眾將說道:“擴廓帖木兒也算是元朝重臣,他今退走,則各處守敵必皆驚恐無疑。料這山東、河南唾手可得,河北燕京亦指日可定矣!”便趨兵直至山東青州駐紮。

元軍守將普顏不花,率一萬軍馬死守青州。明軍方麵由大將郭英領兵出戰,普顏不花出城迎敵。正酣戰之時,卻不料中了埋伏,常遇春率三萬人馬從側翼殺來,青州元軍幾被全殲。

普顏不花敗退入城,眼見大勢已去,他先將妻妾子女盡數殺死,而後便飲鴆自盡。

徐達入城後,感慨於普顏不花對元朝廷的忠心,便下令將普顏不花及其殉節家小以厚禮殯葬。另外一麵安撫人民,嚴令三軍不得滋擾百姓。於是濟寧、萊州、登州諸郡,俱望風而歸,山東全境盡皆光複。

山東攻克後,徐達領兵直驅河南。

大軍來到汴梁城下,與守城元軍對峙二十餘日,不得破城。徐達尋思汴梁城防堅固,如此長期鏖戰不是辦法。遂令常遇春率兵五萬先取洛陽及其它諸郡,以形成對汴梁的合圍之勢。

於是常遇春與傅友德、康茂才、楊璟、耿炳文等,率五萬兵馬西進洛陽。守衛洛陽的元將名叫脫因帖木兒,見明軍大舉來襲,便令都統虎林赤領兵出城拒敵。

兩軍於洛陽城郊列陣對峙,常遇春見那為首的敵將虎林赤,生得那叫一個醜惡難看,渾身茸毛蓬蓬,遠觀之近似一隻披甲老猿!

隻見虎林赤一聲怪叫,其麾下兵丁紛紛響應,元軍隨即策馬揚蹄朝明軍兵陣衝殺而來。

常遇春也不甘示弱,大手一揮,招呼手下弟兄上前接戰。於是兩軍兵馬當下混戰成一團。

那虎林赤手持一柄戰斧,於亂軍中縱馬衝殺,無數明軍兵士被其砍的斷肢橫飛、身首異處。常遇春見此將很是厲害,便親自上前與其對戰。一時間戰斧大錘上下翻飛,撞得火花四濺,殺得天昏地暗。

常遇春與虎林赤大戰了數百回合,卻始終製敵不住,足見這虎林赤功力絕非等閑。常遇春見狀心中暗道:“這般渾身是毛不人不獸的尤物,想必沒甚麼頭腦,老子且略施個小計,定可將其誘殺!”

於是常遇春佯裝敗退,撥馬回走。虎林赤早已殺得兩眼通紅,哪裏肯放常遇春脫逃,二話不說便策馬飛奔緊追而去。

常遇春見虎林赤追來,心中暗喜。待他追近,常遇春忽的猛拉馬韁,回身將右手中大錘照著虎林赤飛擲而去:“看錘~!”

虎林赤猝不及防,被飛錘正中麵門,當即天靈碎裂,應聲而倒。這時常遇春招動三軍,一齊掩殺。元軍失了主將,立時潰敗如山倒。

脫因帖木兒見敗局難挽,便棄了洛陽徑走陝西而去。洛陽攻克,周邊諸郡皆順勢而降,汴梁守敵陷入了重圍,很快也就不戰自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