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花台前(1 / 2)

1937年12月,南京,晴轉多雲。

從13號開始,南京上空就一直陰雲籠罩,綿綿的細雨有一茬沒一茬地下著,不管是日本人,還是不知道能不能活過下一分鍾的中國人,大家夥兒都盼著能看見點兒太陽。盡管城裏到處是日本的太陽旗,但那畢竟不能夠幫日本兵曬幹他們的靴子,而且雨要一直這麼下下去,他們的刺刀恐怕也要生鏽了。

這天下午老天挺給麵子,雖然天上的雲還是東一塊,西一片的,但是太陽像南京城裏的中國人一樣,時不時在雲堆後麵露個頭,又忽一下縮回去,仿佛是怕被流彈擊中似的。就是這麼點陽光,一照到雨花台,也變成強弩之末了。

在南京人眼裏,雨花台一直是一個鬼氣森森的地方。這十幾年來,南京政府下令在這裏殺掉了十幾萬人,這些人大多有個共同的頭銜:赤匪。

雨花台位於南京南大門中華門城堡外,日軍攻城時並未主攻此門,但不知為什麼,雨花台前的廣場上仍然有那麼多炮彈留下的大大小小的彈坑。其中一個彈坑特別大,兩三米深,直徑有近二十米。此刻有兩百多中國人就站在這個坑裏。

這些人看上去都是平民,有老人,有孩子,偶爾有女人露個臉出來,看年紀也有60了。他們十幾個十幾個地被捆在一起,就像市場上一捆一捆的幹帶魚,木木登登的,激不起一點波瀾。

坑裏有積水,踩上去都是爛泥,很不舒服,但沒有人敢往上爬。坑沿上有二十幾個日本兵,圍著彈坑站成一圈,嘻嘻哈哈的對著坑裏的中國人指指點點。

領頭的是個軍官,可能對手下人麵對任務時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不滿意,他虎著個臉,舉起手槍看也不看,對著坑裏就是一槍。這一槍打得坑裏其中一捆帶魚活了過來,踉踉蹌蹌地倒在爛泥裏,不停地蠕動。

那些日本兵有些困惑地看著他們的長官,那個軍官也不解釋,把槍束到腰帶上,用尖銳的嗓音發令:“準備射擊!”日本兵們這才反應過來,紛紛舉起槍,黑洞洞的槍口指著下麵那二百多個大活人。

有一個胖乎乎的日本兵,有些笨手笨腳的,舉槍的時候一下把掛在胸口的手雷帶了出來,掉在地上,手雷的拉環竟然也被磕了出來。這家夥還算機靈,飛起一腳把手雷踢向坑裏。手雷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不偏不倚地落在二百多中國人的人堆中間。

這幫日本人長年接受軍事訓練,這時候就顯示出成果來了——手雷還沒落下去,他們就抱著腦袋,齊刷刷的趴在地上。一聲巨響過後,坑裏像炸開了鍋似的,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一波一波從坑裏傳出來。日軍裝備的91式手雷威力巨大,俗稱四十八瓣香瓜雷,可炸開以後的彈片又何止四十八片。離手雷落點最近的一個中國人已經炸得看不出人模樣了,內髒和肢體殘片撒得旁邊人一身一臉的。

趴在地上的日本兵紛紛爬了起來,闖禍的那個家夥剛爬起來就被人在屁股上狠狠踹了一腳。他踉蹌了一下,狼狽地扭過頭看,自己的長官正怒氣衝衝的拿鼻子對著他的臉,衝他吼道:“你這個笨蛋!”吼畢又是一腳,闖禍者直接打著滾掉進坑裏。那個軍官居高臨下地指著坑裏的日本兵喊:“你這個笨蛋!你就呆在那裏!”

那個軍官整了整衣服,不去管坑裏哭爹喊娘的叫聲,也不去管坑裏那個一臉委屈,愣愣地望著自己的手下,他再次用刺耳的嗓音發令:“準備射擊!”

日本兵們聽令小心翼翼地舉起槍。

“射擊!”

雨花台前霎時間槍聲大作,這對於近十年來的雨花台,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這些日本兵可能隻是屬於日軍一隻普通的小分隊,他們沒有配備日軍最常用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92式重機槍,甚至連一支湯姆遜衝鋒槍都沒有。二十幾個日本兵全部手持三八大蓋,一槍,一槍,一槍地對著他們腳下的一團團活物射擊著。如同是點燃了一串受潮的鞭炮,槍聲從未停過,卻又響得那麼不爽快。

剛才闖了禍被長官踢下坑裏去的日本兵此時正在活受罪,耳畔子彈“嗖嗖”地飛過,不遠處地上的爛泥不時被子彈打得一片片濺起。他索性閉上眼,蜷著身子蹲下去,隻祈求同夥們的槍法好一點,子彈不要落在自己身上。

斷斷續續的槍聲足足持續了五六分鍾。這會兒功夫,太陽又藏到一大團雲朵後麵去了,雲越積越厚,雨花台前的廣場忽然之間就暗了下來。

槍聲停了,坑裏的日本兵畏畏縮縮地抬起頭,眼見麵前那二百多個中國人已經橫七豎八地倒了一地,有幾個沒死透的還在蠕動,掙紮。頭上的同夥們正笑嘻嘻地看著他,踢他下來的軍官蹲在他頭頂的坑沿上,一臉恨其不爭的表情。羞怒之下,他隻覺得血往上湧,刷一下站了起來,胖乎乎的身體猛衝幾步,跑到屍體堆裏,血水,泥水在他的腳下飛濺著。他端起槍,槍口衝著腳下,開槍,開槍,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