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狂人咬傷
1.狂犬咬傷是怎麼回事?
人被瘋狗或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或抓傷後,會由於創口接觸唾液而感染狂犬病毒,導致狂犬病。
2.狂犬病的潛伏期有多長?
狂犬病有一定的潛伏期,從十幾天到一年不等,甚至還有可能潛伏幾年或十幾年。
3.狂犬病有哪些症狀?
狂犬病發作的症狀主要是煩躁、惶恐不安、怕風、怕光、怕水,口渴不能飲水,聽到水聲、看見水、談到水都會導致病人咽喉痙攣,所以本病也叫恐水症。另外還對聲、光極為敏感,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能導致病人煩躁、抽搐。病人還會表現出牙關緊閉、大量流口水、不敢喝水吃飯等症狀。如不及時搶救治療就會全身麻痹、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或循環衰竭而死亡。
4.狂犬咬傷後怎樣應急處理?
如果能確定為瘋狗咬傷,必須立即將傷口的上、下方用止血帶緊緊勒住,再將傷口稍擴大,用拔火罐的方法吸出血液,或者立即針刺傷口,將血擠出。隨即用1:2000高錳酸鉀溶液或雙氧水衝洗傷口,如果沒有以上溶液也可用肥皂水等堿性溶液衝洗。衝洗完後,可用碘酒、碳酸等燒灼傷口,以殺死病毒。注意禁止對傷口進行縫合及包紮。做完上述應急處理後,應在24小時內立即送往醫院注射狂犬疫苗。如有情況立即送傳染病專科醫院診治。
5.隻有被瘋狗咬傷才會患狂犬病嗎?
被不瘋的狗咬傷也可能得狂犬病,實際上攜帶狂犬病毒而不發病的狗很常見。而且不光是狗,貓、黃鼠狼等動物咬傷或抓傷,都可能患狂犬病。所以隻要是被動物咬傷或抓傷,都要及時注射狂犬疫苗。
6.狂犬病能預防嗎?
能。捕捉並消滅無主的狗和貓。對有主的狗和貓要進行預防接種,可最大限度地預防狂犬病。
(十五)毒蛇咬傷
1.毒蛇咬傷後有哪些症狀?
毒蛇的種類較多,被咬傷後的症狀也不盡相同,有的出現紅腫、疼痛、麻木,先滲血後流血且難以止住,有時皮膚出現血疤,隨後發紫變黑,組織出現壞死。有的在被毒蛇咬傷後1-3小時出現頭暈、頭痛、嘔吐、流涎、眼花、眼球轉動不靈、張不開口、說話不清、吞咽困難、大小便失禁,後出現吐血、鼻出血、便血、昏迷、休克、呼吸麻痹而死亡。
2.毒蛇咬傷後早期怎樣進行環形包紮?
被毒蛇咬傷後要立即實施早期環紮。方法是在傷口上方5厘米處靠近心髒的一端,用布帶、細繩、橡皮管等進行嚴緊的環形捆紮。如咬傷部位在手指上應在指根處捆紮,前臂咬傷在肘關節上方捆紮,小腿咬傷在膝部以上捆紮。環形包紮可減緩毒素擴散。環紮後將受傷的肢體放低,每隔巧分鍾要放鬆1-2分鍾。等到對傷口進行細致處理後再行解除。
3.環形包紮後怎樣清除蛇毒?
進行環形包紮後,要清除蛇毒。用消毒後的小刀或刀片,按毒牙咬痕的方向縱切或十字形將皮膚切開,但注意切得不要太深,用手指在傷口兩側擠壓將毒液排出。如果有條件可以在傷口處用拔火罐、吸奶器等吸毒液,可以加快排毒。
在緊要關頭,可用嘴吸吮毒液,注意邊吸邊吐,並用清水漱口。但注意口腔、唇部如出現破潰,或患牙病者禁用此法,以防中毒。吸出毒液後,立即用清水、肥皂水、生理鹽水等,最好是雙氧水或高錳酸鉀溶液對傷口進行徹底清洗,去除表麵的蛇毒,減少毒液吸收。
作了上述處理後,可服用中藥半邊蓮、七葉一枝花或蛇藥解毒,還可注射抗蛇毒血清,但注射前應清楚是被何種毒蛇咬傷。病情危重者應火速送往醫院搶救。
4.毒蛇咬傷後注意哪些事項?
被毒蛇咬傷後,必須立即坐下,不要亂動,以免加快毒素擴散。嚴禁喝酒。用火烤傷口有一定的解毒作用,但應避免燒傷。
(十六)蜂傷
1.蜂哲傷有哪些表現?
被蜜蜂蜚後,輕者隻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在紅腫部位的中央有一個淤點,幾天後紅腫逐漸消退。重者被叮蜚處出現大片紅腫,可引發水疤或大痘,導致劇癢和疼痛。如果被大群蜂(胡蜂、馬蜂)蜚傷,可出現嚴重皮膚損害,並可表現出頭暈、惡心、嘔吐,甚至出現泛發性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反應,部分病人甚至在數分鍾內發組、昏迷、虛脫而死亡。
2.蜂哲傷怎樣急救?
首先應檢查是否有折斷的蜂刺殘留於傷口內,如有,要用鑷子小心地把毒刺拔出;如果毒刺後還附有毒腺囊,要用細刀尖挑出毒腺囊及毒刺。被蜚後要弄清楚是黃蜂蜚傷還是蜜蜂蜚傷。如果是黃蜂蜚傷,可在傷口處外塗一些米醋等弱酸性液體;如果是蜜蜂蜚傷,可在傷口處外塗少量氨水、蘇打水或肥皂水等堿性溶液,有一定解毒作用。有條件的話,可用鮮馬齒覺或夏枯草搗爛外敷傷處。在被蜂蜚傷後如果出現全身性反應,可口服抗組胺製劑或外用抗組胺軟膏及腎上腺皮質激素軟膏。如出現頭暈、麵色蒼白、出冷汗、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3.蜂哲傷後注意哪些事項?
在被蜂蜚傷後,禁止立即洗澡或飲酒。盡量避免抓撓發癢的部位,以免造成皮膚感染、化膿等。被蜂蜚傷後,一般來說如果半小時後還未出現明顯症狀,多表示無大礙。
(十七)皮膚瘙癢
1.皮膚瘙癢是怎麼回事?
皮膚痙癢是指無原發皮疹,但有痙癢的一種皮膚病。皮膚痙癢症屬於神經精神性皮膚病,是一種皮膚神經官能症疾患。臨床上將隻有皮膚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者稱為痙癢症。屬中醫“癢風”的範疇。
2.皮膚瘙癢怎樣分類?
皮膚痙癢分普通型和過敏型。可全身發生,尤以麵、背和四肢為多。普通型皮膚痙癢一般是皮膚太幹燥造成的,可以口服魚肝油丸、多種維生素片等,使用西藥必須經過專業醫生的診斷、指導,不可盲口自行用藥,尤其是含激素類的藥物。
3.皮膚瘙癢有哪些主要症狀?
全身性原發者,最初僅局限於一處,逐漸擴展至身體大部或全身。局限性者,發生於身體的某一部位,以肛門、陰囊及女陰等處多見;無原發性皮炎者,由於搔抓可引起皮膚上出現抓痕、丘疹、血癡、色素沉著、濕疹樣變及苔鮮樣變;陣發性劇烈痙癢,痙癢發作常有定時的特點。此外,尚有燒灼、蟲爬及蟻行等感覺;感情衝動、環境溫度變化及衣服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痙癢發作或加重。
4.皮膚瘙癢應注意哪些事項?
(1)首先應去除病因,因風寒或暑熱而致者,應調適寒溫,及時增減衣服,避免暑熱及寒冷刺激;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適當鍛煉;因食物誘發者,當忌油膩酒酪、魚蝦海味等。
(2)'--癢處應避免用過度搔抓、摩擦、熱水洗燙等方式止癢,不用堿性強的肥皂洗浴,洗澡時不要過度搓洗皮膚。內衣應柔軟鬆寬,以棉織品為好。避免羽絨、尼龍及毛織品衣服貼身穿戴。
(3)陰癢患者,應保持局部清潔衛生,切忌搔抓不潔。不濫用強刺激的外塗藥物。同時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防患於未然。
(4)平時情緒平穩,忌憂思惱怒。
(5)飯菜宜清淡,戒煙酒、濃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多吃一點含有大量植物油脂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花生、黃豆等,這些食物可以使皮膚滋潤;多吃一些新鮮水果,多喝開水,以保持大便通暢。
(十八)皮膚濕疹
1.什麼叫濕疹?
濕疹是指發生在皮膚表麵,一種皮膚發癢、潮濕、紅腫的炎症性疾病。
2.皮膚濕疹可分為幾類?
按病程不同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
3.急性濕疹有哪些表現?
發病急,常呈對稱分布,以頭麵、四肢和外陰部好發。在病程發展中,紅斑、丘疹、水疤、膿疤、糜爛、結癡等各型皮疹可依次出現,但常有2-3種皮疹同時並存或在某一階段以某型皮疹為主。常因劇烈痙癢而經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4.亞急性濕疹有哪些表現?
急性濕疹炎症症狀減輕後,皮疹以丘疹、鱗屑、結癡為主,但搔抓後仍出現糜爛。
5.慢性濕疹有哪些表現?
多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複發作演變而成,亦可開始即呈現慢性炎症。患處皮膚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表現幹燥而易發生耿裂。
常見於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
6.不同部位的濕疹表現如何?
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不同部位的濕疹,其皮損形態也有一定差異。如外耳道濕疹易伴發真菌感染;乳房濕疹常見於哺乳期婦女,常有耿裂而伴疼痛;肛門、陰囊濕疹常因搔抓、熱水皂洗而至急性腫脹或糜爛;小腿部濕疹常致潰爛,不易愈合等。
7.特殊型濕疹有哪些?
在臨床上還有部分表現尋常的特殊型濕疹,如繼發於中耳炎、潰瘍、屢管及褥瘡等細菌性化膿性皮膚病的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對自體內部皮膚組織所產生的物質過敏而引發的自體敏感性濕疹;嬰兒濕疹好發於滿月後嬰幼兒期,常對稱發生在手背、四肢伸側及臀部;皮損形狀似錢幣的錢幣狀濕疹。
8.皮膚濕疹怎樣治療?
口前西醫對濕疹尚無特效療法,多采用對症治療。以內服抗組胺藥物治療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吒等,既可單用或聯用,還可與鎮靜藥、維生素C等合用。外用藥劑型依據臨床皮損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呈水疤、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癡者用軟膏;苔鮮樣變者多擇泥膏、軟膏、乳劑、塗膜劑、-T劑及硬膏等。
9.皮膚濕疹應注意哪些情況?
(1)首先應去除病因,注意調整飲食,忌食辛辣刺激之物,避免進食易致敏的食物,如酒類、海鮮貝類等,以清淡飲食為好。
(2)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
(3)衣著應較寬鬆、輕軟,以棉織品為好,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
(4)盡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皮質激素類藥物,因為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激素製劑,會成癮而導致激素依賴性皮炎。
(十九)皮膚長癬
1.皮膚長癬是怎麼回事?
癬是由黴菌引發的傳染性皮膚病,分為淺部黴菌病和深部黴菌病,或按發病部位分為手癬、腳癬、體癬、頭癬等,多發於夏季,冬季較少見。
2.皮膚長癬怎樣防治?
皮膚長癬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在治療上可以口服克黴哩、曲古黴素,或外用冰醋酸溶液、複方雷鎖辛擦劑、硫酸鈉、水楊酸酒精、克黴哩霜等;亦可用紫外線照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鍾。
癬病的預防很重要,患者家人、朋友應盡量避免直接與之接觸,並避免穿其用過的鞋、襪及衣物用品等。
3.皮膚長癬在穿著方麵應注意哪些?
癬病發癢時注意禁止抓撓,所穿衣服及鞋襪等應寬大透氣,並時常更換。其中足癬患者夏天要避免穿膠鞋、旅遊鞋,應穿布鞋和涼鞋,換下的鞋襪要用開水燙過或經陽光暴曬後再使用。
4.皮膚長癬在洗浴方麵應注意哪些?
癬病患者在洗浴時要選擇淋浴,不能泡澡堂,避免傳染給其他人。有條件的人可泡溫泉浴或藥物浴,用按葉、千裏光、紫花地丁、苦參等煎水洗浴,可預防癬;洗腳時加些白醋,每天浸泡15-30分鍾,可預防足癬;在集體單位,如學校,出現頭癬病例時,其他未感染的人應用硫黃軟膏洗頭,每日1次,連洗1個月。
5.皮膚長癬在飲食方麵應注意哪些?
在飲食方麵應減少或避免進食刺激性及油膩的食物,且應低鹽飲食。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6.頭癬怎樣預防?
出現頭癬時,應立即隔離治療。頭癬病人的衣物、用具應與其他人的用具隔離,分開擺放。理發工具也應專用,剪下的頭發必須燒掉。疾病痊愈後對患病時使用過的梳子、帽子、枕巾等也要停止使用,以免造成複發。
(二十)疥瘡
1.什麼叫疥瘡?
疥瘡是一種很小的疥蟲寄生在表皮內而發生的皮膚病。
2.怎樣確定是否患了疥瘡?
身體的很多部位,如指間、下腹部、外陰部等處出現皮疹、痙癢,夜間更甚,查出皮疹部有疥蟲的蟲體和蟲卵就可確診。
3.疥瘡傳染嗎?
疥瘡具有傳染性。
4.疥瘡怎樣治療?
可選用硫黃製劑治療。
(二十一)
粉刺1.什麼是粉刺?
粉刺是指皮膚的脂肪、角質層、灰塵等堆積在麵部、胸部、背部的毛孔中,形成黑點狀的丘疹或從皮膚表麵生出的一些灰白色的丘疹。青年男女在青春期容易發生。
2.粉刺需要治療嗎?
輕度粉刺一般不需治療。如丘疹嚴重或形成膿疤,已對患者造成身體上及心理上的障礙,則應立即治療。
3.隨意擠粉刺有危險嗎?
隨意擠粉刺是有危險的。對黑頭粉刺應用熱毛巾熱敷,同時輕輕擠出皮脂栓,切勿用指甲強力擠壓以免遺留明顯疤痕。但白頭粉刺不易擠出脂栓。
4.患粉刺怎樣洗臉?
每日用熱水洗3-4次臉。最好用中性肥皂或堿性小的肥皂。皮膚過敏嚴重的人避免使用刺激皮膚的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