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曆史名臣蔡襄千年華誕(1012-2012)暨洛陽橋建成九百五十三周年(1059-2012),筆者不避學識淺薄,文筆粗陋之嫌,編撰《洛陽橋傳奇》二十集電視連續劇。
劇本以建造洛陽橋為主線,突出“三險”,即洛陽江深不見底、狂風惡浪的“天險”;蔡襄為建造洛陽橋喪妻亡子、曆盡坎坷的“驚險”;在造橋過程中屢遇挫折、難上加難的“艱險”,表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品質和高超卓越的智慧。
劇本通過描寫主人公蔡襄為建造洛陽橋而曆經磨難,突出竭忠盡節、憎愛分明、剛毅不阿的性格和為民謀福利的高尚品格。同時描述盧錫、王實、義波、宗善、許忠等造橋英雄的事跡。故事情節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這部古裝戲,取材於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神話色彩濃厚,許多情節引人入勝。諸如:《蔡孺人許願造橋》、《製蟻字本府做官》、《呂洞賓劍驅豬母石》、《觀音化美女襄造大橋》、《避雷劫饋贈黃牒》、《夏德海傳檄海神》、《漢鍾離寶扇移沙石》、《鐵拐李葫蘆吸洪水》、《張果老驢踏龜蛇妖》、《義波僧舍身主膳廚》、《韓湘子雪掃海蠔石》、《藍采和拋籃變魚山》、《何仙姑揮荷治蛇毒》、《鐵拐李元宵賣湯圓》、《曹國舅玉板架長橋》、《真武帝釣魚收龜蛇》等,懸念頻生,令人目不遐接。傳奇故事體現造橋曆程的艱辛與偉大,也描述愛恨情仇的錯綜糾葛,展現正義與邪惡的激烈較量。神話傳說彰顯勞動人民的化身——“八仙”創造奇跡的非凡氣魄與膽略,令人回味無窮,百看不厭。
從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本劇融入悲劇、喜劇、輕喜劇、武俠劇、言情劇、曆史劇等戲劇元素,適應觀眾欣賞的心理需求,利於當前影視劇的商業運作。
洛陽橋地處泉州市台商投資區,為繁榮兩岸文藝創作,拓展閩南文化特色平台。熱忱期待海峽兩岸影視界攜手合作,製作具有閩台風格的特色電視劇。
以上是電視劇《洛陽橋傳奇》的劇本定位,亦作為劇本初次發表的引言。企盼為弘揚中華文化,尤其是閩南民俗文化、旅遊文化及石文化、茶文化等而拋磚引玉。
劇本為處女作,謬誤難免。唯願雅俗共賞,懇請斧正!
七旬放翁 明哲
201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