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27)(1 / 2)

戰亂過後,冒家輾轉回到劫後的家園。經過這次戰亂和逃難,冒家損失慘重,缺米少柴,日子變得十分艱難,多虧董小宛精打細算,才勉強維持著全家的生活。

原以為不幸就此遠離了冒家,誰知冒襄在國破家亡的重大打擊下,大病一場,差點喪命。痢疾和瘧疾這兩樣病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瘧疾發作寒熱交加,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襄幾乎沒有一刻能得安寧。在寒冷的冬夜裏,董小宛這個弱女子,強撐身體,形影不離地陪伴在丈夫身邊。為照顧他,董小宛把一張破草席攤在床榻邊作為自己的臥床,隻要丈夫一有動靜,她馬上起身察看。惡寒發顫時,董小宛把丈夫緊緊抱在懷裏;發熱煩躁時,她又為他揭被擦澡;腹痛則為他揉撫按摩;下痢就為他端盆解帶,從沒有厭倦的神色。

遭受病痛折磨的冒襄老是躺臥在床上,十分不舒服,為了讓丈夫舒服一些,董小宛依照冒襄的心願,有時讓他靠在自己身上,有時臥在自己腳上,冒襄怎麼舒服就怎麼辦。經過數月的折騰,冒襄的病情終於好轉,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場。董小宛竭力照顧冒襄,自己每天隻吃一餐粗糧,終日跪在冒襄榻前,長期勞累導致她麵色如蠟,弱骨如柴。

順治5年的七夕那天,冒襄大病痊愈,董小宛十分驚喜,她看見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興致,要仿照天上的流霞製作一對金釧。她叫冒襄寫了“乞巧”和“覆祥”的字樣,鐫刻在金釧上。這對製作精妙的金釧在第二年七月忽然從中斷開。他們又重新做了一對,冒襄寫了“比翼”、“連理”四個字鐫上去。董小宛十分喜歡這對金釧,把它視作見證兩人甜蜜愛情的信物。這也是她來到冒家後唯一的一件私蓄。

5年裏,冒襄重病三次,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康複痊愈,這和董小宛的細心照料是分不開的。然而,董小宛原來就比較虛弱,又加上接連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襄病愈後,她卻病倒了。

順治7年3月,董小宛的身體逐漸衰弱。到了年中,董小宛已經形銷骨立。冒家多方請來名醫診治,但是都沒有奏效。

順治8年正月初二,在一個寒冷徹骨的冬天,在冒家做了9年賢妾良婦的董小宛終於閉上了疲憊的眼睛,在冒家痛徹肝腸的哀哭聲中,名噪秦淮的一代名妓就此香消玉殞,年僅28歲。

臨終之時,董小宛手中緊緊握著冒襄鐫有“比翼”、“連理”四字的那對金釧,還在擔心自己的病逝會加重冒襄的病情,還在擔心如果以後冒襄再生病就沒有人來照料了。冒家最後把董小宛葬在如皋影梅庵內,曆代很多文人前來憑吊,留下許多吟詠董小宛的詩詞。

董小宛病逝後,冒襄一時間感覺自己的生命也隨董小宛而逝。

隨著歲月的流逝,冒襄已是垂垂暮年,冒家的田宅院舍早被豪強占據,生活窮困潦倒。冒襄獨自住在簡陋的巷子裏,每日手不釋卷,晚上則在燈下寫蠅頭小楷,第二天早上賣字買酒。

冒襄去世的前一年,已是80歲的高齡,他還念念不忘董小宛的音容笑貌、賢良淑德,特地詠了一首七言,追憶董小宛,並親筆書寫在條幅上:“冰絲新颺藕羅裳,一曲開筵一舉觴。曾唱陽關灑熱淚,蘇州寂寞好還鄉。”

●拍案驚奇

董小宛隻鍾愛冒襄一人,她是堅貞的。與柳如是半夜訪錢謙益的傳奇經曆比較,董小宛的冒險尋冒襄過程,同樣令人歎服。這個給董小宛帶來希望,也帶來愁緒;帶來幸福,也帶來艱險的人就是冒襄。二人用真情演繹的那段溫馨甜蜜、知音相和的愛情傳奇讓後人羨慕不已。

董小宛,雖然也被電視劇電影演了無數次,但大多數都是她是怎麼嫁給自己喜歡的那位才子冒辟疆的,至於她婚後的生活和她的小資情調,卻很少被提到。

事實上,董小宛真的是個很懂得生活的人,把貧苦單調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她的那些才情靈性,不得不讓人讚歎。董小宛嫁給冒辟疆之後,與冒家上下相處得非常和諧。冒辟疆的母親和原配妻子蘇元芳能夠喜歡董小宛,這說明董小宛的確在家庭人際關係的維護上很是用心。

而董小宛最令人折服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的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壺茶煮米飯,再佐以一兩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冒辟疆喜歡吃甜食,海味和臘製熏製的食品。小宛深知冒辟疆的口味,她為冒辟疆製作的美食鮮潔可口,花樣繁多。如釀飴為露,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嚐,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在喝茶方麵,小宛和冒辟疆有共同的嗜好。他們常常是一人一壺,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對,細細品嚐茶的色香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