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擎天柱?是變形金剛埋在這兒了?還是定海神針鐵的兄弟跑這兒來了?”柳樹涯看著這個名字,突然生出這種戲謔的想法。
在極大的心理壓力之下,通過這種方式在心裏稍稍減壓之後,柳樹涯心中更多生出的是驚訝。南詔擎天柱其實是個文雅的小名,這東西更通俗的被稱為南詔鐵柱。南詔鐵柱的事情,柳樹涯在古書中看過。
這南詔鐵柱,在民間又被喚作“天尊柱”,廣泛分布於古南詔國境內,年代久遠,一般都是在古南詔國時代鑄造,也就是中原唐朝的時候。
民間傳說中的天尊柱乃是元始天尊所鑄,還真的是與太上老君所鑄定海神針鐵齊名的寶物。定海神針鐵先被大禹治水所用,後被孫猴子拿了在天庭造反,名氣極大。這天尊柱沒有偌大的名氣,但是據說神通也是不相上下,南詔國傳世不多的文獻上就記載了這天尊柱有通天徹地的本事,上通三十三重天界,下達十八層地獄。這根縱貫天地的神柱,和定海神針鐵又有不同,定海神針鐵是實心的,天尊柱是空心的,它似乎是個貫通三界的通道。
當時古南詔國不知為何掀起了一股仿製天尊柱的風氣,到處都立起各式鐵柱來,它們存世不多,但在古籍中有記載,現存已知的南詔鐵柱也有一些,其共同的特點就是時代相似,且都被稱為天尊柱,後來不知何時起,又多了個擎天柱的雅號。存世最著名的一根南詔鐵柱在雲南,為了保護這根柱子,不知何時起,還以柱子為中心,建了個寺廟叫鐵柱廟,廟裏這根鐵柱為黑色,鐵質,重約2069公斤,高3.3米,直徑32.7厘米,由五段接鑄而成,被認為是現存最有名的一根南詔鐵柱。柱頂呈圓錐形凹坑,深7厘米,有三個丫口,上麵各伏一條木質雕龍,上覆一鐵笠(形似鍋)。官方科研機構認定該鐵柱確實是鑄於古南詔國時代,也就是唐朝時期,與民間流傳的說法相符。
南詔國時打造的鐵柱雖然也稱“天尊柱”,但顯然都不是神話傳說裏的那根天尊柱,而是“冒牌貨”。
柳書涯自然知道麵前的這根南詔鐵柱也是一根冒牌的天尊柱。但是遠比雲南鐵柱廟那根高大粗壯得多,也漂亮的多,如能公諸於世,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根南詔鐵柱,僅此一條,這巨型鐵柱就是個無價寶!可惜它深埋地底上千年也無人知曉,直到今天才現身人間。
柳書涯繞著這根巨大鐵柱,轉了幾圈,仔細端詳了一番這根巨大的鐵製柱子之後,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這根柱子的發現,頂多隻能說明兩件事:第一,這柱子上的金瓶和獻祭的骷髏說明此處確實是大理皇族選擇的秘密墓地之一。第二,盡管這古墓確實留葬了大理國皇室的成員,但是古墓很可能並不是宋代大理國人初建的,古墓的真正主人可能要上溯到唐朝同一地區的古南詔國。南詔國建這座地宮的目的,甚至都不見得是作為墓穴,而是要安放這根仿製的巨型“天尊柱”。想來或許是大理皇族發現了這裏,因此將其改造成了皇室墓穴。所以除了外麵的墓道外,這地宮內部構造根本不像一座安放靈柩的墓室,反而更像一個通過鐵柱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
想明白了這些,柳書涯對這個地底世界的認識又深入了一些,但是這對柳書涯改善目前的局麵沒有什麼幫助。
柳書涯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想辦法找到進一步深入地底,能夠下到地下暗河的路,從而找到微微,劉胖子和嶽琳。如果在這鐵柱墓室裏找不到繼續深入地底的路,那柳書涯就基本上無路可走了,隻能回頭再去看看原來的墓道坍塌後的深淵是否可以再試試下潛到地底暗河,不過按之前的經驗推斷,那是條死路。
唯一讓柳書涯還存有希望的,是那支神秘消失的地底僵屍軍隊。他相信劉胖子沒弄錯,進入墓道後看到的屍橫遍地的情況也證明了應該有那麼一支死亡戰士在這地底出沒,那麼它們去哪兒了呢?
柳書涯的直覺讓他堅信那支沒有靈魂的隊伍從墓道口離開後,應該是來到這個鐵柱墓室裏消失的。隻要這個推斷不錯,那這墓室裏肯定另有出口。
柳書涯把視線從南詔鐵柱上挪開,開始在墓室裏尋找出路。
可是並沒有看到有什麼門路,一眼望去,墓室裏全是封閉的牆壁。
之前墓道經曆帶來的經驗說明建造或者改造這座古墓的人很喜歡利用機關,所以柳書涯也不管是否危險,在墓室裏到處摸索,踩踏,踢打,想要觸發機關,但是這一切似乎都是徒勞,機關的存在似乎止於墓道,墓室裏沒有發現設置有任何的機關暗門。
折騰了一陣,柳書涯精疲力盡,心情沮喪。他無奈的癱坐在地上,靠著牆壁望著墓室中間的鐵柱發呆。
此時此刻他更加想念不久前丟失的戰友,如果嶽琳在,憑她了解的曆史知識,說不定很快就能想到出路。如果微微在,憑她的細心也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答案。哪怕是那個最粗枝大葉的劉胖子,也能憑借他豐富的探墓經驗,提供點建議,可惜此時此刻,他們都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