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鎮,一個偏遠的小鎮。不過由幾個不大的村落組成,每個村莊也隻有百十來戶人,比不得那些真正的大鎮,物產豐富,動輒上萬戶人家,甚至有些大鎮可以堪比一城一池。
在每個村落中皆以讀書為榮,一個鎮子是否繁盛就看有多少人飽讀聖賢書。同樣有識之士越多,則鎮子出現大人物的幾率更高。其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這樣的鎮子才會興盛起來。
月鎮雖說是一個小鎮,卻也和這附近八方的鎮子一樣,詩書之風盛行,家家戶戶都曾出過讀書人,也隻有這樣,才容易受到書院的重視。
在這附近,一直有流言傳出“若要出人頭地,則書院必是首選。若是想名動近鄰,則非書院莫屬”。
因此書院也成為了無數人擠破頭都想進去的地方。
可要是想進入書院必須先通過學堂的考較,而學堂非城鎮不能有,這一點據說連書院都沒資格改變。為了能有學堂,原先散落的村戶聚在一起慢慢的形成了村鎮,這也是月鎮的由來。
天微亮,略帶著一種朦朧黑,沒有凜冽的寒氣,卻時不時地拂過陣陣清風,掀起了一些塵土,捎帶著片片枯葉散落四周。
“沙沙沙”的聲音打破了清晨的寂靜,一道黑影拿著一把長長的掃帚在地上劃動著弧線。黑影不急不緩地扭動著身子,清掃著這布滿落葉的地麵。
那是一個清瘦少年,看起來至多十五六歲的模樣,五官端正,皮膚白皙,穿著一身白淨的青色長衫,此刻的神情卻格外專注。
吹來的幾片樹葉,也帶著少許塵土落在了那少年的衣衫之上。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少年低下頭,不時清掃滿是塵土的腳下,口中還不時念念有詞道。
那少年叫乾楓,是鼎文學堂的普通書生。
而鼎文學堂,是這月鎮中唯一的一個學堂。但凡有些許機會,鎮中的孩子都會來到此處讀書,期待著有朝一日能考入書院,魚躍龍門。
嚴格來說,乾楓還比不得學堂真正的學員,平日裏須打掃學堂,完成各種雜活,也隻有如此才能旁聽先生講課。
學堂中還有像乾楓一樣的寒門子弟,他們都是交不起書費,自願充當雜役,隻為留在學堂讀書。
也正是如此,那些學員大多都瞧不起他們,自詡高人一等,久而久之,在學員之間形成了地位差距。
乾楓和那些來到這裏的學員們一樣,都想著能夠進入書院,光耀門楣不說,單單就鎮子的獎賞而言,足以讓一個三口之家一輩子衣食無憂。
不過有一點他和其他人不一樣,對他來說衣錦還鄉並不重要。出人頭地,遠遠不如待他恩重如山的陳伯。
乾楓從小沒有見過自己的雙親,如果不是陳伯收養,早就露宿街頭,說不定早就餓死了,更不要說進入學堂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