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襄陽之戰(上)(1 / 2)

大漢初平元年,益州牧焉遣張修、張魯進擊漢中,破之。漢中太守蘇固急遣人至宛城,欲求救於術,術令李乾督兵三千至上庸,未及,固兵敗自殺。乾遂退兵歸宛,時術令張勳統兵三千駐防武關,以塞董卓諸軍將。焉又令張修為漢中太守,取蘇固而代之,魯暗恨不已!

襄陽城下,見到鬥將失利,劉表也不惱怒,他稍微安撫蔡瑁和黃祖,便命令大軍開始攻城。隻見劉表兵分三路,左右兩翼各分出一個步軍方陣在督軍司馬的帶領下攻擊襄陽的東西兩處城牆,而中路大軍則將圓形陣改為玄襄陣,由江夏太守黃祖為先鋒大將,帶領一千弓箭手並一萬步卒壓向襄陽的南門,大軍開動,如同決堤之水般蔓延開來,紛紛湧向襄陽城。

一見劉表大軍出動,袁術趕緊命令陳孫帶著所有出城的步卒回防城內,聽從滿寵的調遣,自己帶著魏延並三千騎兵留在城外,遊弋在劉表的大軍左右,相機而動。

好在昔日陳生,張虎二人盤踞襄陽時為了應對官軍的征討,他們在城牆上麵配置了不少防守所用的物品,所以對於袁術軍來說暫時不用耗費人力去采集各種物資。而反觀劉表一方,原來是打算迫降二人,順勢接收襄陽的,所以他們大軍一路急性,沒有攜帶多少攻城所用的器械。而今日士卒所用的雲梯也是連夜趕製的。兩相比較之下,袁術軍以有備待敵之無備也算是稍稍有些優勢,而他的內心也感到些許的安定。但又令他憂心的是東西兩麵城牆各有數裏的長度,而己軍防守的人數卻隻有寥寥千餘人,他們或者立在突兀的牆壁之後,張弓引箭,或者躲在牆壁之後,注視著敵人的舉動。而由下往上望去城牆上的人更是稀稀疏疏。

敵人的領兵將領見狀大喜,特別是負責攻擊東門的司馬立功心切,竟帶著所部士卒不顧陣型一頭衝向城牆大門。等他們進入射程之後,我軍守城的弓箭手才瞄準鬆鉉,頓時一陣箭林,急落而下紮向敵人,編織出一小片死亡地帶。但敵人卻不為所動,依然咆哮著衝向城牆,大門,領軍的司馬還張口狂呼“:吾軍五倍於敵,戰之必勝,凡先登者賞萬金,升三級。”說罷,竟身先士卒,挺身渡過護城河,奔向城牆下。

而袁術軍的弓箭手也注意到這個勇猛的敵軍將領,紛紛掉轉箭頭,指向目標,拉弓張弦,又一幕箭雨落在敵軍司馬的頭上,他手下的親衛見狀,知道躲避依然來不及了,竟紛紛撲向他,用身體為他擋箭,“噗噗”之聲不絕於耳,十數道血柱噴湧而出,又落遍他的全身,但他暴喝一身,推開早已氣絕的親衛,在搽掉臉上的血跡,又衝向城牆。見他沒有死掉,又受他的勇氣所鼓舞,手下士卒不在躊躇不進反而士氣大振,竟悍不畏死的衝向前去。他們到得城下,分出一部分士卒抬著衝車去撞擊城門,而那名司馬竟不顧城牆上拋落的石塊,滾下的檑木,傾倒的沸水,不停的躲避,落下又繼續攀爬。

暗道好一員悍將!心知若東門在沒有援軍,可能在敵人這一輪猛攻之下陷落,當下也不再猶豫,讓魏延帶領兩千騎兵窺視劉表的預備部隊,自己領著一千餘騎掉頭衝向東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