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增加、管理的細化讓公文、製度、條令越來越多。但識字的人卻很少,甚至部門官員也是上任後才開始學習文字。每有新的規定,都必須派人挨家解釋,否則大家都不明白。工匠們也基本上都不識字,新技術的推廣必須當麵傳授。
不識字導致很多事情效率低下,齊仲向龍四建議建立學堂。遼水有學堂,但那主要是對行政、監察、軍事官員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勝任工作。齊仲所要建的學堂是普及文字的,每一連將建一個,學堂裏至少設三名老師。七到十四歲的兒童必須去學堂學習,學堂裏分甲、乙、丙、丁四種班級。初入學者為丁級,經考核合格後,方可進入丙級,依次到乙級、甲級。甲級合格後,可進入齊仲所辦的學院。
齊仲的學生中有七百多人已被龍四重用,剩下的三百多人都和齊仲一樣,是“做學問的人”,似乎什麼都懂一些,但是沒都似乎不精。齊仲將他們所住的地方稱為水城學院,經常和學生們討論各種不著邊際的問題。這些人顯得有些迂腐,但他們集體的智慧為龍四出了不少好主意,齊仲的很多建議就是他們討論出來的結果。
如何組建學堂,他們討論了多年。齊仲告訴龍四的已是一個非常完備的建議。齊仲已挑選好了一百多名弟子作為學堂的老師,他們準備先修建二十所學堂,每學堂配備四到六人,其中一人為教授,其餘為講師。學堂的建設圖紙及教學計劃,他們也已設計好了。
計劃如此完備,龍四沒有理由再拖延,立即命令營建部選擇地點,按設計好的圖紙建學堂。
3月10日晚上7:00.
一百四十三年秋,二十所學堂都已完工。根據齊仲的建議,龍四又作出幾項規定:十四周歲以上的成年人也可以上學堂學習;七至十四歲的未成年人,正常情況下若不去學堂,將對他們的家庭進行罰沒的懲罰,即每有一個未上學,該家庭每年被罰五石糧食。
同時學習成績沒有達到丙級的,不允許加入正規軍、成為工匠;沒有達到乙級的,不允許成為行政、監察人員。若達到甲級,在缺編的情況下,可直接成為行政、監察人員。
齊仲又在甲級之上,設立專長級,專長級的學習在水城學院進行。通過專長級後,將成為學者,在學院任職。
一百四十三年冬,遼水如約支付借貸的本息。見四部的奴隸價格又降到十九石每人,龍四再次決定發行“國債”:向農戶借糧。
由於第一次的經曆,農戶們的熱情高漲,很快便籌集到了六十萬石糧食。大規模的購買會使奴隸價格上漲很快,遼水改變策略,“變批發為零售”,分批少量連續的購買:每過若幹天,便購入十戶到二十奴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