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神秘的大東西被龍三稱為攻城車。龍三將俘獲的攻城車立即送至作坊,讓工匠研究其原理,並設計應對方案。很快工匠們便想出了辦法:挖壕溝。將整個城牆都挖壕溝,工程量太大,有些不切實際。但他們隻需要在城門附近挖就可以抵禦攻城車的威脅,因為攻城車隻對城門有殺傷力,對堅固的城牆破壞很小。
工匠們又設計了活動的吊門,放下即可以正常通過,拉起則有城門外有一很寬的深溝。這樣既方便通行,又使敵方無法靠近城門。
整個冬天,所有正規軍及預備隊都在挖壕溝,而工匠們則在製造、安裝吊門。
八十八年春,壕溝順利挖好,吊門也開始啟用。為保證城內的安全,吊門在平時吊起,隻有在出示令牌(玉製的,僅有五塊)時,才可以放下。
春耕剛至,元族大軍又至。此次他們派出了三千騎兵、三千步兵,帶上了三個攻城車。所有騎兵與步兵都穿上了重甲。
重甲可以抵禦木箭和竹箭,在較遠的距離也可以抵禦銅箭。在偵察兵發現他們穿著重甲後,龍三立即命令將守城的正規軍使全部換用鐵箭,同時各作坊全力生產鐵箭。
由於準備充足,他們的攻城車沒有起到絲毫作用。而鐵箭卻發揮了巨大威力,弓雖然沒有改變,但改用鐵箭後,射程和準確性都提高了不少,威力更是提高了一個檔次。
此次元族士兵本信心很足,想依仗重甲,一鼓作氣,攻入城內。先遇到鐵箭,損失慘重、信心消退。後遇到壕溝,攻城車變得毫無用處。重甲提高了防禦能力,但同時也讓其行動變得緩慢,進入射程的元族士兵更加容易被射中。
幾番衝擊未果,元族知趣的再次退回。
2月10日晚上7:00。
河對岸的五個元族據點使水城很難過河突襲,為龍三的心頭大患。幾經考慮之後,龍三決定拔掉那五個據點。第一個目標定在最東邊的據點,它在一個山坳之中,三麵都是懸崖,隻有一個出口。
八十八年冬,龍三率五百騎、三百步兵進攻山坳據點。四百騎兵在離山坳不遠的河邊紮營,一百騎、兩百步兵乘夜色潛伏在山坳出口附近的小山中,一百步則攜帶大量火把,十個小型投石器,潛伏於據點四周的懸崖之上。
河邊的四百騎兵在山坳附近大造聲勢,但並不主動攻擊。山坳據點有些恐慌,便立即向其它據點求救。收到山坳的求助後,其它幾個據點紛紛派士兵前來援助。十幾天後,山坳據點附近聚集了近兩千各據點援軍。正當他們聯合山坳據點的要對駐紮騎兵猛攻時,水城不戰而逃。
龍三在臨時駐紮的營地裏放有兩馬車的珠寶。元族同他們作戰,屢戰屢敗,此次“勝利”,讓他們有些得意忘形。當他們看到珠寶後,便開始相互爭奪,一遍混亂。各據點指揮官看情勢有些不妙,便約束手下,將珠寶運到山坳據點之內分配。
分配過後,他們便舉行宴會慶祝,真正的行動便在這一晚開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埋伏於出口的一百騎、兩百步悄悄的封鎖山口。到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的時候,懸崖的一百步兵開始向山坳射下火箭、投下巨石。山坳內火光四濺,一遍混亂,爭向逃出山坳。但此時出口的有利地形已被占據,他們無法突圍,一遍混亂。由於出口狹窄,他們相互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