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賜良緣(2 / 3)

連蕭乾都覺得有些納悶,自己和妖族並沒有什麼熟悉,唯一一個熟悉的,算是老樹妖,但老樹妖早已住在自己家裏,算是家人一個。其他的,赤龍作為龍族,蕭乾從心眼裏就沒有把他當作妖族。而蕭乾身為太歲,也不算是純正的妖族。妖族高手前來道賀,蕭乾也說不明白是為什麼。

或者蕭乾對待妖族元神的態度?靈器殺手的名聲不是蓋的,已經傳遍了整個修真界,或者就是因為蕭乾給了那些妖族元神重入輪回的機會,妖族才會在這樣的場合出現。

好像除了魔道中人,修真界能來的都來了。這般盛大的場麵,比起蜀山的集會,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蜀山也隻是邀請人類的同道,不會有妖修參加的。而且,這裏多得是那種號稱要除魔衛道替天行道的高人,和平日裏被他們視為邪魔外道的妖族同台而坐,卻沒有大打出手,實在是難得。

還好,沒有魔道中人出現,這是在場幾乎大多數人類高手的想法,隻不過,這種想法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聽到了其中的一位妖族的話語。

“還有一些道友,知道這樣的場合不適合他們出現,所以並未前來,隻是讓兄弟我代為呈上賀禮,恭祝秦宗主和兩位夫人永接連理,長享富貴!”這位妖族道賀之人在奉上自己的賀禮之後,就衝蕭乾說出了這番話。

等到他將那些托他代為恭賀的姓名一一報出,登時惹起一陣喧嘩。就連那些前輩高人們,也都忍不住議論紛紛,大大有失高人體統。

那些人,卻正是大家擔心的魔道中人。原因大家倒是都明白,蕭乾也曾經放出過話,不管是正道魔道,蕭乾弟子都可以前來武宗學藝,這也估計都是那些人的心思。但知道是一回事,眼前就出現這種場麵,卻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

“兄弟,我來遲了嗓門遠遠的就傳到了眾人的耳中。不過,更多人聽到他的聲音,都是不自覺的皺眉,好像對赤龍的到來,並不是那麼的歡迎。原來聽到魔道中人賀喜的名字,大家還都有些議論,現在聽到赤龍的聲音,卻刹那件鴉雀無聲。

但這畢竟是蕭乾的婚禮,再怎麼看赤龍不順眼,也不會在這種場合如何發作,否則的話,可就不是來捧蕭乾的場,而是來拆台了。大家就算平日有些矛盾,甚至有什麼不共戴天之仇,此時此刻,也隻能先把這些放到一邊。

蕭乾也聽到了這位結拜兄弟的聲音,早早迎接出來。心中卻是有些好笑,赤龍這般豪爽的聲音,和初次見麵的時候並無二致,如果沒有龍宮一行,蕭乾還真以為赤龍就是這樣大大喇喇的性子,不過現在他知道,他這位兄長,可是幾乎將天下修真高手們騙盡了。

等到蕭乾將赤龍迎接進來的時候,甚至連金光大師等喜怒不形於色泰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的高手,臉上的長眉,都忍不住輕輕的皺了一下。

赤龍可不是一個人來的,身後還跟著兩位龍族,其中一位還算是蕭乾和薛絲雨的舊識,雷龍。另一位蕭乾也熟悉,是龍宮裏擺陣的其中一位,沒蕭乾的支持,薛絲雨也不可能度盡龍靈。

但這幾個人同時出現,意味和赤龍一個人出現完全不同。如果隻是赤龍一個人,大家都知道蕭乾和赤龍在這裏結拜過,而且赤龍也放過話,蕭乾是他的兄弟。一個人,隻是私交,但三個人同時出現,兩位龍族的王子,一位龍族的長老,這卻是代表了整個龍族的意思。

龍族這樣盛大的排場給蕭乾賀喜,顯然是表示龍族是站在蕭乾這邊。也許在場的大部分人隻聽說赤龍的凶名,但對他的身份一直不清楚,隻當他是個修為高深的妖族。但金光大師和不少前輩高人卻知道赤龍的真實身份,自然,身後的雷龍和龍族的那位長老也是有所耳聞的,龍族這樣赤裸裸的支持,就算是原本以為蕭乾抱蜀山的大腿,現在也不得不要重新掂量一番了。

之後,卻再也沒有什麼賓客到賀。不過,在場中人也多了一層想法。蕭乾一個現在還不能算是修真之人的普通人居然能讓修真界幾乎所有勢力都有代表前來恭賀,這可是值得大家反思的。誰也不喜歡打打殺殺,尤其是修真高人,但立場的相對,卻除了這裏,再沒有這樣和諧的場景。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禮成!送入洞房!”隨著相的指揮,蕭乾和兩位娘子,終於完成了這一係列的程序進入了婚禮的最後一個階段,洞房。

不管是前輩高人也好,修真人士也罷,甚至那些也算是武林名宿的外山門弟子也包括在內,說實話,蕭乾的婚禮也隻是給他們多了一個聚會的由頭,大家除了恭喜蕭乾,就是和各自認識的人們攀談。至於蕭乾的那些禮儀,吃喝以及其他的東西,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傳統的鬧新房這種風俗,也沒有在這些人身上出現,除了那幾十個依然淳樸的山民,沒有人會有這樣的興趣,也沒有人會想去看蕭乾和他兩個新娘子的好看。這也讓蕭乾和二女很容易就擺脫了那種窘態。

蕭乾和他的兩位老婆,終於在正邪雙方,人族妖族的共同賀喜之下,喜結連理。成為了不管是名義上還是事實上,都是真真正正的夫妻。

經過這一日,估計煉獄之名在修真界更是聲名遠播。而且今日適逢蕭乾婚慶之喜,煉獄的凶煞之氣居然也特地因為蕭乾轉換為天賜良緣氣,這等天地造化之氣也讓在場的來賓們獲益匪淺。

蕭乾不知道,但金光大師知道,這等天賜蕭乾,非天作之合的佳偶,不會出現。而且,就算如此,也不見得能有緣得見,更多的傳說,隻有在飛升證道之後,才能在仙界得窺這等仙氣。想不到,在蕭乾的婚禮之上,居然也能感受到這仙氣,雖然隻是一日一夜,但在場眾人卻也仿佛受到了天地點化,身上憑空多了一絲仙靈之氣。

來的人沒有一個是傻子,蕭乾入洞房之時,大家卻是極有默契的分開圍一個圈子,靜靜的在水洞湖周圍運功吸收,就連妖族的幾個人都不例外。赤龍更加不會客氣,也美美的享受了這等饕餮大餐。有這一絲仙靈之氣,估計日後渡劫,也會輕鬆許多。而那些一直在此的武宗弟子,更是得益匪淺,短短的一天,身上的真氣修為就突漲一大截,有幾個人,也馬上就到了突破的邊緣。

估計這消息傳出,那些沒有前來道賀的人能悔恨到痛心疾首。不過,這世上可沒有什麼後悔藥可吃,就算後悔,也隻能悔不當初,誰讓他們不看好蕭乾或者自覺的修行比這些俗務更重要呢。自然,這天賜良緣氣,主要還是針對的蕭乾和薛絲雨以及林張思穎婦。嚴格說起來,這本來就是湖中老兄給蕭乾的新婚賀禮。三人從一開始,就仿佛被天賜良緣氣不停的向體內灌注,就連想拒絕都沒有辦法。

還好,幾位前輩告訴了蕭乾不要抗拒,這等好事自然也極大的便宜了蕭乾幾人。盡管還沉浸在新婚的愉快當中,但蕭乾修為的細微變化,也瞞不過他們自己的感覺。

這些氣息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迅速的和自己本身的靈力合為一體,不管是內力,佛力,還是真龍之氣,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障礙。隨意的調動真氣,隻覺得更加圓轉如意,一時之間,卻不知道具體這變化是好是壞。

最先反應過來的,還是蕭乾。蕭乾本身就是對自己體內內力控製極為嫻熟精密的人,在湖中老兄日夜的熏陶之下,旁人而言如同煉獄一般的凶煞之氣,對蕭乾無法造成任何的影響,這等控製力,蕭乾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自己內力的熟悉,早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想不到,在這湖中老兄的賀禮幫助下,竟然更上層樓。對此,蕭乾又驚又喜,隻是,除了這些,兩位蜀山前輩和冷如冰前輩也隻是能從這氣息中包含的喜意知道這天賜良緣氣,但具體還有什麼功用,就連冷如冰前輩也僅僅在仙界見過幾次。就這個名字,也是從前人典籍當中了解的。

蕭乾卻有些心動,從這名稱當中,隱約察覺些什麼。自己因為雙修的問題困擾,也曾經一個人在湖邊靜靜的坐著對湖中老兄傾訴過。偏偏就在成婚的今日,湖中老兄就釋放出了這等天賜良緣氣,固然有賀喜的意思,但未嚐不是還有其他的意味。莫非就是幫助自己雙修的關鍵?

想到這裏,蕭乾拉起薛絲雨和張思穎將自己的猜測向兩人說了一番。兩女聽後都是眼睛一亮,反正已經是夫妻,試驗一下,也不需要那麼矜持。

張思穎功法現成,自然可以看出真假。蕭乾按照正一派功法的要求,將張思穎推到,吻住林張思穎嘴唇,坐在床上,開始行功。

這一次,和上次張思穎近乎一個人在行功的感覺完全不同,似乎兩人之間多了一種莫名其妙的聯係,很是玄妙。似乎張思穎一舉一動,蕭乾都可以感覺的到,想來,張思穎那邊也有同樣的感覺。

這樣的默契,以前從未有過,兩個人似乎合成了一個整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龍之氣在張思穎內運行成一個不完整的半圓,然後這些真龍之氣就到了蕭乾的身上。盡管蕭乾的體內無法按照張思穎那般的行功,蕭乾依照蕭乾自己的方式,在體內經脈和內腑遊蕩並且經過五行之力刺激增生後,又一次回到了張思穎體內。

這是一圈完美的行程,真龍之氣在兩人體內循環一圈,比單在一人體內增加的絕對多了不止一成。怪不得會有這種雙修之法,不是沒有理由的。

不過,想要達到蕭乾和張思穎剛之間的默契,卻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就連蕭乾和張思穎是在天賜良緣氣的幫助之下才有這樣的效果。

機會難得,兩人小心的控製著各自體內的真龍之氣,一點一點的試著調整。當然,關鍵還是蕭乾體內的調整,張思穎功法已經是成熟,對她來說沒有什麼區別。隻不過,蕭乾還需要試驗一下其他的行功部位,以期有更好的行功效果。

好像真的是心意相通,蕭乾的想法剛起,就感覺到張思穎那邊泛起配合的意思。這種無須明言的心意相通的默契,很是讓蕭乾感覺舒服。

薛絲雨也一直在旁邊,似乎她的腦子裏從來沒有說以後一個女子強搶了自己丈夫的想法。張思穎蕭乾雙修之時,她就在旁邊小心的照顧著蕭乾,這是試驗,一旦有什麼危險,她的佛力足以讓兩人化險為夷。看他們現在好像進入了一種狀態,薛絲雨也由衷的為他們感到開心。

或者在俗世之人眼中,這雙修之法不過是淫欲之輩的一個肆意歡虐的說法,甚至有的人還會認為,雙修就是要將人本身的欲念之潛能逼迫出來,作為自己修行的基礎。但蕭乾此刻卻深刻的了解,根本就不是那麼簡單事情。如果腦子裏還心存淫欲之念,絕不可能領略這種默契,更不要說雙修,能不傷元氣就已經是上天保佑的事情。真正的雙修,是配合,是合二為一,是一加一大於一的這種默契,而不是簡單的欲念和享樂。

怪不得修真界如此之大,雙修的人卻寥寥可數,即便有,也多是類似天音門這等精神交流,實際的身體接觸,已經少之又少。想要這種默契,天下之大,卻有幾人能夠?就算大多數修真門派都有雙修功法,看起來似乎也簡單的很,但卻沒有多少人修煉,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