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是一種養分
常常有一些無法言說的感動。
譬如看見一隻鳥,在我的窗台上跳躍顧盼,抖動漂亮的羽毛衝著我叫了那麼一聲,甚至隻有半聲,又匆匆飛走;譬如看見果實墜地,從一棵樹的手腕上,一枚青色的蘋果或一隻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到塵土中灼下一道輕痕,打下一個水印,或者連一點蛛絲馬跡也不曾留下。可就在這一瞬間,它已經深深地感動了我。
其實,生活中讓我感動的細節太多了。看見一個朋友久違的眼神和手勢,看見一顆滾動在草葉上的露珠被風摔碎之前的最後一次閃耀,看見一群螞蟻抬著一隻蜜蜂在大地上緩緩行進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小心翼翼與肅穆莊嚴……總之,感動我的有時是一種聲音,一種複雜的隱喻了生命幻想的聲音;有時是一種色彩,一種沉重的、負載了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時是一種狀態,一種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話語的狀態;也有時候,感動我的竟是一種細微尋常得極容易被人忽視的場景。正如一群螞蟻抬著一隻蜜蜂的殘骸艱難地向前移動。最終,它們幾乎全部移進了我的內心,默化成一曲悲壯的挽歌和一場永久的儀式。
不知道為什麼要感動。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沒有感動,我想我就會丟棄自己。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連一朵花一莖草一湖水一尾魚,都那麼持久地擁有著令人感動的特質。所有的生命幾乎都離不開感動。如果對美視而不見,對春天無動於衷,那麼還有什麼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間邁開雙腳呢?
常常被感動而充滿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我或許屬於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動是由於我深愛著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別人更留意也更鍾情於它們。我們永遠保持著那種和睦友善、親密真摯的聯係,保持著深層的感情交流、碰撞與溝通。每一次小小的感動都會洗淨我靈魂中每一個小小的斑點和汙漬,每一次深深的感動都有可能斬斷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感動使我的內心變得清潔、明亮、豐富而又寬敞,使我麵對每一輪嶄新的日出都能贏得一個全新的自我。
對於我,感動始終是一種崇高的養分,如同豐盈甘美的母乳;對於感動,我則始終都是一個受益不盡的吮吸者,吸著母乳的精華漸漸長高、長大、健康、強壯,享有智慧和激情。
因此我敢說,一個人,隻要他還能感動,就不至於徹底喪失良知與天性;隻要能感動,即使將你放在生活的最邊緣,你也決不會輕易放棄做人的資格以及與生俱來的發言權。
快樂無價
一位朋友告訴我這樣一件事情,說是他的小女兒太傻,竟拿電動玩具汽車跟幼兒園的小朋友換回一隻紙風箏。確實,玩具汽車的價錢要比紙風箏高得多,但這位朋友不知道,他的女兒換回的是快樂,而快樂是無價的。
在很小的時候,我也曾這樣“傻”過。有一天,在放學的路上,一個陌生小女孩的一隻小小的紅蜻蜓吸引了我的目光。那隻紅蜻蜓在我眼裏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可愛,又是那樣的不可多得。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對蜻蜓的所有認識也僅僅是源於一本薄薄的連環畫。我鼓起勇氣走上去,提出要看看。但那女孩總是不肯,這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那時,我的書包裏正有一隻新買的大文具盒,於是,便毫不猶豫地把它掏出來,要跟她換那隻紅蜻蜓。女孩有些遲疑,躊躇著不作聲,但幸運的是,我們最後還是成交了。
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我不可避免地受到父母連聲斥責,也曾為此流過眼淚。但當獨自一人的時候,看到紅蜻蜓在蚊帳裏輕盈地飛來飛去,我又變得高興起來,心兒隨著那精巧透明的翅膀一張一合,感覺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活的人。
不隻一次地,我聽到許多如我一樣的所謂成年人感歎快樂難尋。是的,我們成熟了,懂得深奧的人情世故,更懂得“市麵”通行的等價交換。但我們又為什麼常常會感到心靈的孤單和缺憾?我們可以花很多的錢,買到很多似乎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東西,如美麗樓房、進口彩電、高檔音響,但我們又為什麼始終難把快樂買到?看到那些不諳世事的孩子可以因為一隻小毛蟲、一片小樹葉、一根小木棍而快樂得驚天動地,我們是否感覺出自己在精明之餘單單少了童年時的那麼一點傻氣?
多少年來,在我心靈的天空裏,總有那隻童年的紅蜻蜓不停地隱現翻飛,給我種種啟示。其實,真正的快樂無需豪華,無需刻意雕琢,更容不得世俗的價值取向,它平常、樸素、簡單、無遮無掩,常常就處在我們身邊某個觸手可及的地方。
能夠在忙忙碌碌、千頭萬緒的生活中找到或得到一隻“紅蜻蜓”、一隻“紙風箏”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擁有快樂。
盼你回家
韓飛本是一個少年得誌的官場寵兒,三十五歲時就坐上了交通局的頭把交椅,位高權重、威風八麵。然而兩年不到就東窗事發,犯貪汙受賄罪被判刑八年,關進了監獄。
韓飛的兒子童童剛上小學,為了不使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韓飛的妻子楊婧沒有讓童童知道丈夫的真實情況。
一天,童童問媽媽:“好長時間沒見爸爸了,爸爸去哪了?”
楊婧回答童童:“爸爸出遠門了,要好長時間才能回來。”
過了一個月,童童又問媽媽:“爸爸出去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還不回來呀?”
楊婧撫摸著兒子的頭,心像針紮一樣痛:“我也不知道,他可能要過幾年才能回來吧。”
童童瞪著疑惑的眼睛,又問:“怎麼那麼長時間?爸爸到底去哪兒了?”
麵對兒子天真的表情和不斷的詢問,楊婧不知道如何回答,隻好說:“孩子,現在我真不知道他在哪兒。”說完,兩行眼淚奪眶而出。
“媽媽,你怎麼哭了?”
“我和你一樣,想你爸爸,盼著他早點回來。”
童童用嘴吮著手指,沒再說話,陷入了沉思中。
後來,楊婧發現童童變了,好像對錢發生了濃厚興趣。童童隻要在家裏看到錢,不管是一元兩元,還是一角兩角,都絕不放過,悄悄地存在了他的錢罐裏。楊婧讓他出去買東西剩下的錢,他交學費被老師找回的錢,還有爺爺、奶奶和其他長輩給他的零花錢和壓歲錢,他都不交給媽媽,而是自己存起來了。
楊婧發現童童這麼愛錢,心裏很不是滋味。如果丈夫韓飛不是那麼看重錢財的話,就不會有牢獄之災,這個家庭也就不會殘缺不全,一家三口還會像以前一樣過著其樂融融的日子。
絕不能讓童童從小就這麼看重錢財,養成貪婪的性格,那將毀了他的一生。要改變他,楊婧下定了決心。
一天,楊婧看見童童又向錢罐裏放錢,非常生氣,一下子把錢罐打落在地上,厲聲喝道:“沒出息,你不好好學習,光想著存錢幹什麼?”
童童像打量個陌生人似的看著媽媽,忽然大哭了起來:“別的孩子的爸爸都領著他們出去玩,給他們買好吃的,接送他們上學放學,就我爸爸長期在外邊。
我想攢夠了錢出去把爸爸找回來呀!”
淚水再一次從楊婧的臉上淌下來,她把童童攬在懷裏:“好孩子,相信媽媽,你爸爸會回來的!我們好好地等你爸爸回家……”
出走的男孩
男孩十二歲,上小學五年級。
男孩很調皮,愛貪玩,在班裏的學習成績僅處於中遊。男孩的爸爸幾年前遭遇車禍去世後,下崗的媽媽就用柔弱地雙肩挑起了家庭生計和養育男孩的重擔。
這天,男孩沒做完作業就出去玩了。媽媽很生氣,男孩回來後就批評了他幾句。男孩不服,和媽媽爭吵了起來。媽媽正在氣頭上,用手打了男孩兩下,說了句:“不聽話就給我出去!”
男孩咬咬牙,心一橫,打開門向外跑去。
天已經黑下來了,男孩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他覺得很餓,想買點東西吃,可一摸口袋,分文未帶。
他走到一個賣快餐的攤位前停住了。攤主是一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奶奶。老奶奶問他:“孩子,你還沒吃飯嗎?”
男孩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老奶奶盛了滿滿一碗熱騰騰的小米粥,又從蒸籠裏拿出幾個又大又圓的香噴噴的肉包子,放在低矮的小餐桌上,對男孩說:“孩子,快坐下趁熱吃吧。”
男孩搖搖頭:“老奶奶,我身上沒帶錢,不能吃。”
老奶奶慈善地笑笑:“沒關係,孩子。你吃吧,我不收你的錢。”男孩坐下後,剛咬了一口包子,眼淚就撲簌簌地流了下來。
老奶奶發現了,關切地問男孩:“怎麼了孩子?有人欺負你嗎?”
男孩擦擦眼淚說:“老奶奶,我是因為感激你才哭的。你不認識我,也不要我的錢,就讓我吃飽吃好,你對我真是太好了。可我媽媽,今天和我吵架,不光打了我,還不讓我回家。”
老奶奶聽了,搖搖頭說:“孩子,不會吧,你怎能那樣想呢?我今天隻給了你一碗粥和幾個包子,你就能這麼感激我;可你的媽媽為你做了十幾年的飯,把你從小撫養到今天不容易,你怎麼不感激她呢?再說,你也得想想,她為什麼和你吵架,為什麼對你說氣話呀?”
男孩不說話了,他邊吃飯邊想著什麼。吃完飯,男孩對老奶奶說:“老奶奶,你不僅讓我吃飽了飯,還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謝謝你。”
男孩匆匆向家裏走去。走著走著,他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呼喚他的乳名,那是媽媽的聲音。
她循著聲音望去,發現媽媽在昏黃的路燈下佝僂著身子,手提一個塑料袋,一邊喊著他的名字,一邊走走停停、東張西望,聲音有些沙啞,麵容憔悴得很,看出來她的心裏是多麼得焦急。
男孩向媽媽跑過去,大聲喊著:“媽媽!媽媽!”
媽媽看見了男孩,灰暗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來,張開雙臂迎了上來:“兒子!兒子!”
男孩撲在了媽媽溫暖的懷中。
媽媽輕輕地撫摸著男孩的頭:“對不起,兒子,媽媽錯了。媽媽不該打你,更不該趕你出門。媽媽說的是氣話,媽媽好後悔呀!你能原諒媽媽嗎?”
男孩的眼淚打濕了媽媽的衣襟:“不,媽媽,是我錯了。我不該貪玩,惹你生氣。媽媽,我保證今後好好學習,永遠也不惹你生氣了。”
媽媽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擦幹男孩的淚水,欣慰地說:“兒子,你已經長大了,懂事了,你不知道媽媽心裏有多高興。來,看看媽媽給你買的什麼好吃的。”
男孩打開塑料袋,發現裏麵是他最愛吃的椰絲麵包和最愛喝的酸奶飲料。
男孩對媽媽笑了,露出兩顆小虎牙,笑得很可愛。媽媽也笑了,笑得很開心。
這時男孩才發現,媽媽的雙鬢已有了白發,眼角的魚尾紋又深了一層。
男孩緊緊地依偎在媽媽身邊,母子倆快步向家裏走去……母親的良苦用心
多年前,小萌父親得了腦血栓,最初生活不能自理,經過很長時間的治療和鍛煉,不但能夠自理,而且可以幹點家務了,一家人高興得不得了。
一個農村家庭,本來就很貧窮,家中的頂梁柱得了這麼大的病,對家庭經濟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為了維持家計,這年春天,母親便背起鋪蓋外出打工去了。臨走前,母親讓小萌多幫爸爸幹些家務,小萌非常懂事,一放學便忙著燒火做飯、喂養家畜,儼然成了一個小大人。
春節前,母親回來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小萌更高興些,因為自己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那天晚上,小萌偎依在母親懷裏問她在外幹什麼工作,母親說在城市給公園清除雜草,小萌立即問公園美麗嗎,母親一邊撫摩著小萌的頭一邊說,公園能不美麗嗎,接著就描述起城市的亮麗風景來。有關城市的情況,一家人了解得很少,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仿佛忘記了生活的沉重。
這天,母親正在做飯,忽然叫小萌過去幫她洗菜,正在看書的小萌就有些不太高興,不過還是幫母親洗了。之後幾天母親天天叫小萌洗菜刷碗,她就越來越不高興了,這天母親剛叫她,小萌就生氣地說:“你就不會自己洗嗎?水那麼涼,你不願意洗,人家就願意洗了?”見小萌這麼說,母親便不再言語。
其實,小萌不願洗菜刷碗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她想趁著母親在家,好好保養一下自己的雙手。小萌現在上初二了,已經知道愛美了。女生們下課了,有時會相互比較一下各人的手,別人的手又白又嫩,非常好看,可是自己的手既黑又粗糙,非常難看。為此,同學們經常取笑她,她不服氣,也想把自己的手保養得好好的,和她們比比。
還好,自從小萌生氣之後,母親就不再讓她幫忙了。這樣小萌反而覺得不好意思了,於是格外注意起母親來。
這天,小萌忽然發現母親用鏟子在攪動水裏的菜,母親為什麼不用手來洗呢?小萌感到不解,就過去問母親,母親說:“這菜好洗,衝一下就行了。”小萌剛準備說什麼,忽然發現母親的手似乎與原來大不一樣了,原來母親的手指又細又長,非常好看,現在所有的手指關節都非常粗大,仿佛腫了一般,小萌一把抓過母親的手說:“媽媽,你的手怎麼變成這樣了?”母親說:“傻孩子,媽媽的手不是好好的嗎?”
小萌知道母親有些事情故意瞞著自己,就堅持問個不停,沒有辦法,母親隻得告訴小萌實情,原來母親因為年齡大,不好找工作,沒有辦法,隻能在一家冷庫幹活,母親本來就有風濕病,根本不適合幹這種工作,可是為了掙錢,她還是忍著疼痛堅持了下來,因為長期在冷濕的環境中,手指關節就變成了這個樣子。現在她的手一碰到冷水就又麻又疼,難以忍受,所以才讓小萌幫忙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