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他的家鄉阿比城,他的遺體下葬,在下葬遺體的時候,宣布了他的遺言。他的遺言有這麼一句話:“我始終愛我的夫人!我始終愛我的兒子!我始終愛我的孫子!我始終愛我的祖國!”四個始終的“愛”。
布萊德雷
人物簡介
布萊德雷(1893年—1981年),全名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生於美國密蘇裏州克拉克的教師家庭。1910年中學畢業,因家境清貧而成為鐵路機修工。
生平介紹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生於美國密蘇裏州倫道夫縣克拉克村的農夫家裏。1908年,父親病逝。隨母親遷往莫伯利鎮。1910年6月,開始打工生活,計劃在1911年秋考密蘇裏大學。1911年7月,參加西點軍校入學考試。1911年8月1日,到西點軍校 報到,成為軍人。1915年6月,從西點軍校 畢業。1915年9月12日,分到第14步兵團服役,駐洛基山脈的喬治·賴特堡。任少尉。1916年5月,第14步兵團奉命開往墨西哥。1916年9月,隨第14步兵團移防亞利桑那州的尤馬。1916年12月,晉升為中尉。1917年5月,隨第14步兵團調防華盛頓州的溫哥華兵營,任該團軍需連長。1918年1月,隨第14步兵團調往蒙大拿州守衛銅礦,並任第6連連長;8月,晉升為臨時少校;12月,移防伊利諾斯州的格蘭特兵營。1919年8月,申請到南達科他州立學院任教獲準;9月,調任西點軍校數學係教官。1924年,升任西點軍校數學係副教授。1924年秋,進入本寧堡步兵學校深造。1925年5月,從本寧堡步兵學校結業;8月,到夏威夷第27步兵團任第1營營長。1928年9月,進入利文沃思堡指揮與參謀學校深造。1929年9月,調往本寧堡步兵學校戰術係任教官。1930年9月,任本寧堡步兵學校 兵器係主任,深得馬歇爾助理校長賞識。1933年秋,進入國防大學深造。1934年—1938年,調入西點軍校任戰術係教官。1936年7月,晉升為中校。1941年2月,調任本寧堡步兵學校校長兼駐地指揮官。從中校晉升為臨時準將。1942年2月,調任第82師師長,晉升為少將(臨時);6月,調任第28師師長,駐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頓。1943年2月,派往非洲擔任艾森豪威爾的“耳目”;3月,任第2軍副軍長。1944年6月6日,率第1集團軍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7月,製定“眼鏡蛇計劃”,發動聖洛戰役;8月1日,任第12集團軍群司令,下轄第1集團軍、第3集團軍;8月25日巴黎解放;9月16日,從臨時中將晉升為三星中將(永久性軍銜)。1944年8—11月提出“兩路進攻”戰略,與蒙哥馬利等英國將領發生嚴重分歧。盟軍高級將領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歐洲戰局進入相持階段。1944年12月,德軍在阿登地區發動反撲,盟軍受挫。布萊德雷提出圍殲德軍於萊茵河以西的戰略。1945年3月12日,晉升為四星上將(臨時軍銜);3月21日提出“航行”計劃並獲批準;3月,提出“布萊德雷計劃”,準備發動打敗德軍的戰役。1947年4月17日晉升為正式四星上將。1949年8月12日,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不久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1950年9月22日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53年1月艾森豪威爾任總統;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訂;8月13日布萊德雷退休。1981年4月8日病逝於紐約,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