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走出抑鬱,讓快樂相隨
法國作家大仲馬說過:“人生是一串由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樂觀的人是笑著數完這串念珠的。”一個人最大的不幸是經常被自己的情緒困擾,其實沒必要如此,你完全可以懷一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個無憂無慮的自在人。
⊙抑鬱症是病,不是災難,你看,我又可以主持節目了。抑鬱症是可以治愈的,你看,我又被評為CCTV先進個人了。抑鬱症是可以反複的,你看,我最近又炮轟某某了。
——崔永元
方晴是機關的女職員。今年27歲的她生在農村,父母均無文化。她自小勤奮好學,家中對她寄予厚望,她也想依靠自身的努力使父母生活得更好一些。因此,她從小就埋頭苦讀,從小學到高中,再到大學,她學習成績都很好。
但由於一心讀書,方晴沒有時間交朋友,自然也沒有什麼知心夥伴,因此,她常感到孤單和寂寞。參加工作後,方晴還是獨來獨往。其實,她很想與人交往,但是又不敢,她也不知道怎樣去結交朋友。
四年前,她和同事結婚,但兩人感情不好,常為一些小事吵架。近來,她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與憂慮感,但又說不出原因,總是感到前途渺茫,一切都不順心,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即使遇到喜事,方晴也絲毫快樂不起來。她深知這樣下去,憂慮和愁苦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睡眠不佳、噩夢纏身、胃口不好。但又苦於無法解脫,她很絕望,甚至想一死了之。
抑鬱讓方晴徘徊在生死邊緣,她的痛苦是每一個抑鬱病患者都有過的體驗。
抑鬱是一種讓人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常常伴有厭惡、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緒。它不分性別、年齡,對大多數人來說,抑鬱隻是偶爾出現,而且很快就會消失。但對有些人來說,則會經常地、迅速地陷入抑鬱狀態而不能自拔。如果抑鬱一直持續下去,會愈來愈嚴重,以致無法過正常的生活,就會變成抑鬱症。
抑鬱的三大主要症狀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製,而自殺是抑鬱症最危險的情況。
陽光氧吧
抑鬱症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很普遍,但並不是沒有辦法醫治,下麵就介紹幾種有效的療法。
1.聽音樂,解抑鬱
音樂能直接進入潛意識領域,所以它是驅除心理疾病的最佳醫療手段。大量的研究表明,音樂的旋律、節奏和音色通過大腦的感應,可以引發情緒反應、鬆弛神經,從而對心理狀態產生影響。當你感到孤獨無助,得不到別人的理解,缺乏主動性,對任何事、任何人均提不起興趣時,最好的寬心方法是:每天聽3遍貝多芬的音樂,如《第二交響曲》,其他音樂家如拉赫瑪尼諾夫、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也能使你重振信心,而且音樂療法沒有任何副作用。
2.把你的抑鬱喊出來
目前正流行的喊叫療法能從我國的傳統氣功療法中找到源頭,中醫裏有個功法是屬於喊叫療法的,叫哼哈吐納法。其步驟是:
(1)找一個空曠處,放鬆站立,深深吸一口氣。在吸氣的同時,左、右手握拳,右拳抬起,高過頭頂,虎口向自己。
(2)呼氣,瞪眼發出“哼”的聲音,盡量延長,同時緊握拳。待氣出盡以後,再用最後的力發出“哈”音,同時兩手盡量張開。
(3)第二次呼吸。在吸氣的同時,手勢同上;呼氣時,瞪眼,兩手盡量張開,同時發“哈”音。氣出盡時,再用最後的力發“哼”音,同時緊握拳。在做“哼哈”吐納的同時,想象那些曾經讓你感到不愉快的人和事,把怨恨、不滿的情緒發泄出來。
3.沐浴陽光
多接受陽光對抑鬱的人非常有利。多活動活動身體,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鬆,陽光中的紫外線或多或少地可改善一個人的心情。
(第二節 摒棄壓抑,讓心靈自由呼吸
⊙真正的快樂是內在的,它隻有在人類的心靈裏才能發現。
——布雷默
蔣健是某公司的銷售代表,他從事銷售行業將近五年,業績一直不錯,可是最近他的事業遇到了挫折,因為他將公司一樁很重要的生意搞砸了。為此,他被老板狠狠地訓了一頓,他心中感到不平,因為無論如何,他也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為了這份還算不錯的工作,他忍了下來。
屋漏偏逢連夜雨,相處幾年的女友又提出要和他分手,理由很簡單,她說和他在一起沒有感覺了。蔣健實在無法理解這個蹩腳的理由,但也沒辦法,女友決心已定。
麵對工作和愛情的雙重挫折,蔣健的心情非常壓抑。
蔣健是因為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又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產生了壓抑的情緒。
壓抑是一種較普遍的消極情緒。一個人受到挫折後,沒有將不良情緒釋放、轉移出去,而是將其抑製在心裏,不願承認煩惱的存在。壓抑能起到暫時減輕焦慮的作用,不能使其完全消失,反而使其形成一種潛意識,從而使人的心態和行為變得消極和古怪起來。
壓抑心理存在於社會各年齡階段的人群中,它與個體的挫折、失意有關,容易使人產生自卑、沮喪、自我封閉、焦慮、孤僻等病態心理與行為。挫折與壓抑感之間互為因果,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陽光氧吧
精神壓抑使人產生心理壓力,我們要及時認識壓抑心理的危害性,做好自我調適工作。
1.讀些至理名言,重拾信心
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到達成功的彼岸,聖賢們的思想與足跡能給予我們許多啟示。聖賢名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能從挫折中走出來。
2.多參加社交活動
心理壓抑者可做些誌願性的工作,因為隻要有同情心,能夠理解別人,你的心情就會輕鬆起來。同時,不妨多參加活動,如朋友聯歡會、聚餐或看電影等。
3.走進大自然,舒展你的身心
當你精神壓抑時,可跋涉於山水之間,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會讓你產生許多聯想與靈感,悟出人生哲理,以調適自己的不適心態;也可以進行有氧鍛煉。例如散步、慢跑、遊泳和騎車等,因為這些運動能讓你的肌體徹底放鬆,從而消除緊張和焦慮的心情。
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用陽光心態麵對生活。所謂陽光心態,就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寬容的、開朗的健康心理狀態,它會讓你忘掉勞累和憂慮。
(第三節 戰勝消沉,情緒方能飛揚
⊙能夠驅散我們煩惱的是智慧和理性,而不是遠離人世的海角天涯。
——佚名
23歲的趙袁從某名牌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某外資公司,他與公司女職員小藝一見鍾情。但是,同居兩周後,小藝毅然離去,留給趙袁的是一腔惆悵和煩惱。
平素愛說笑的趙袁變得沉默寡言,他開始失眠,一天到晚昏昏沉沉,人變得越來越消瘦,終日興味索然,甚至漸漸地開始懷疑生活的意義,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多餘的人。他終日唉聲歎氣,口口聲聲說“連累了父母,還不如死了好”。
趙袁這是由於戀愛遇到挫折而產生的消沉心理。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喪頹唐的消極情緒。通常在以下幾種情景下產生:一種是追求的目標脫離實際,看不到現實生活的複雜,由於力不從心而導致失敗,消沉心理油然而生;一種是意誌薄弱,遇到挫折就灰心失望,感歎命運跟自己作對,以致處處不順心、事事不如意;一種就是受錯誤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認為人生不過如此,看破紅塵,把信念、抱負拋在一邊,整天渾渾噩噩、消極混世、異常頹廢。
消沉與軀體疲勞無關,而是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的。長此以往,不僅會演變為各種心理疾病,而且會因厭世而出現自殺意念,釀成悲劇。
陽光氧吧
消沉情緒對人的身心是一種摧殘,因此必須進行調適。下麵7種方法有助於克服消沉情緒:
1.參加鍛煉
體育鍛煉能使人體產生一係列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適合用來調節消極情緒。較適宜的運動項目有慢跑、跳舞、遊泳、瑜伽、拳擊等有氧運動。
2.加強營養
維生素B有助於改善情緒,這類食品有全麥麵包、蔬菜、雞蛋等。
3.走親訪友
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親朋好友,向其傾吐心裏話。
4.樂觀幻想
有些人隻要遭受了一點兒挫折,就總往壞處想。克服的方法是,寧作樂觀的幻想,不作消極的猜想。
5.奮發工作
一旦潛心事業,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便能忘記憂傷和愁苦。
6.外出旅遊
心情煩悶時,看看青山綠水,看看嫋嫋炊煙,疲勞、苦悶之感頓消。
7.看電影
消沉時,看喜劇片,或者恐怖片,移情效應是很明顯的。
(第四節 擺脫空虛,把握生命的意義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李林是某外貿公司的銷售代表,剛過而立之年,按理說他應該精神抖擻,全力為自己的事業打拚。然而,最近他很煩惱,總是覺得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李林的公司主要經營外貿服裝。作為銷售代表,他經常起早貪黑地尋找客戶、發展客戶。每當回到家裏,他總是覺得自己特別累,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幹,盡管第二天早上開會用的資料還沒有整理好,盡管今天拜訪的客戶還沒有歸檔,但他就是提不起精神去做。
他現在對什麼都失去了興趣。有時候,他和同事一起去酒吧喝酒,可是麵對舞台上的狂歌勁舞,以及高談闊論的同事,他竟然感到非常不舒服。此後這種情緒一直籠罩在李林的心頭,他覺得自己跟周圍好像有一堵無法跨越的牆,感到了無生趣。
這種情緒已經嚴重影響到李林的工作及生活,他不得不走進心理醫生的辦公室。
這是精神空虛的表現。
精神空虛是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沒有寄托,整日百無聊賴。其特征有二:一是空虛感,二是不滿足與不想動心理,渴望又不知渴望什麼。
空虛無聊的人在生活中總是懶散的。無聊感的特點是幻想和機械化,他們常處於被動觀望、希望外援的狀態中,自知痛苦但又不能自拔。無聊感又可派生出無助感,總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內心的苦悶在積累、發展,急需找人傾訴、求助,但搜盡枯腸、翻遍電話號碼,卻又找不到一個適合的傾訴對象。精神空虛會導致“生命意義缺乏症”,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危害不容小覷。
陽光氧吧
一個人的身體好比一輛汽車,你自己便是這輛汽車的駕駛員。如果你整天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沒有理想、沒有追求的話,就會失去方向。那麼,怎樣找到你駕駛的方向,克服可怕的空虛呢?
1.讀一讀感興趣的書
讀書是填補空虛的良方,因為知識是人類經驗的結晶,是智慧的源泉。讀書可以幫助人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人從寂寞和空虛中解脫出來。知識越多,人的心靈就越充實,生活也就越豐富多彩。
2.轉移目標,培養興趣
當某一個目標受到阻礙難以實現時,不妨進行目標轉移,比如在學習或工作以外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繪畫、書法、打球等)。當一個人有了新的樂趣之後,就會產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會逐漸調整生活內容,從空虛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去迎接豐富多彩的新生活。
(第五節 直麵孤獨,從一個人的世界走出來
⊙忍受孤寂比忍受貧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貧困可能會降低人的身價,但是孤寂卻可能敗壞人的性格。
——狄德羅
五年前,張虹失去了丈夫,她悲慟欲絕。從那以後,她便陷入孤獨與痛苦之中。
按常理說,這些傷痛和孤獨會隨著時間而慢慢緩解,她會開始新的生活。可事實並不是這樣,張虹一直都很絕望,她不相信自己還會有什麼幸福的日子,她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孩子也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生活樂趣可言了。
就這樣,幾年過去了,她還在為自己的孤獨自怨自歎。後來,她搬去與結了婚的女兒同住。
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她的孤僻使她和女兒都麵臨著一種痛苦,甚至惡化到母女反目成仇。張虹後來又搬去與兒子同住,但也好不到哪裏去。最後,孩子們隻好共同買了一間公寓讓她獨住,但這更加重了她的孤獨感。
親人棄她而去,張虹覺得全世界都在孤立她。
當今社會,有很多人都像張虹一樣,性格孤僻,不願意和人交往,有時還會封閉自己、顧影自憐、逃避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心理稱為孤獨心理。由孤獨心理產生的與世隔絕、孤單寂寞的情感體驗,就叫作孤獨症。
孤獨本來是人類的本性。但是過度的孤獨使自己與世隔絕,就成為一種消極心理了。
造成孤獨心理的原因大約有三種:
一是自傲,認為別人都是低微平庸的,如果與這些人交往,就會掉身價。
二是自卑,認為別人會因為自己的某些短處或缺陷而看不起自己,因此築起“圍城”自我封閉,與別人斷交或盡可能少往來。
三是憤世嫉俗,追求完美的理想世界,而這種理想世界又無法與現實相容,因此其所作所為常常不被多數人理解,從而造成孤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