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何人?他出生於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潁川,當時為各路英豪出謀劃策的謀士,十有六七都出於此地。而少年時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歡與長者交談,往往有獨到的見解,使長者們自愧不如。他自信而清高,喜歡無拘無束,交友非常挑剔,隻與心目中的仁人誌士來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誠、熱情,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暢談。
郭嘉21歲的時候,在朋友田豐等人的鼓動下,投奔到袁紹帳下。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但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於是毅然離袁而去。那時正是袁紹最風光的時候,做此決定這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常的眼光。
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閑了六年。直到公元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誌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誌才的謀士。於是,荀彧舉薦了好友郭嘉。曹操大喜,十裏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共論天下大事。這次會麵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後來的“隆中對”。郭嘉比曹操小15歲,但對曹操的宏國偉誌似乎了如指掌。當曹操就天下形勢向郭嘉問計時,郭嘉一語道破要害,建議曹操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先消滅呂布,這樣不僅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曹袁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又詢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鍵的素質是什麼?郭嘉說戰爭和下棋一樣,沒有一場戰爭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讀兵法隻是入門,軍師的優劣在於臨場應變。郭嘉明晰透徹的分析,讓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來。曹操聽完感歎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也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三國爭雄,豪傑輩出。對於各路英雄來說,擁有高明的謀士至關重要。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時來運轉,從寄人籬下的狼狽狀態開始逐步走向強大,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與之相反,曹操集團卻因郭嘉的早逝而開始走下坡路,並最終導致他統一中國的理想沒能實現。曹操曾多次講過,自己百年之後要把兒子托付給郭嘉。隻可惜年僅三十七歲的郭嘉在與曹操征戰烏桓時,病死於柳城之路,否則,他在曆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環絕對可與諸葛亮相媲美。
而如今站在淩羽眼前的正是這位奇人,年僅二十的郭嘉郭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