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同時,各地起義也進入了白熱化,當日從淩羽手中敗逃的龔都也返回葛陂,卷土重來。不過這次他學乖了,不再進犯堅城,盡挑防禦薄弱郡縣攻打,幾經整頓,竟又聚集了數萬賊寇,儼然成為各路義軍之中,聲威最壯一支。
靈帝眼見賊患屢平不止,慌亂中急召大臣商討,終於決定在西園成立統帥部,組織起一支討賊新軍。新軍統帥部共設八校尉:上軍校尉宦官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於瓊。連大將軍何進也要聽蹇碩指揮。小黃門蹇碩一時成為全**隊的最高統帥,這無疑激發了外臣與內侍之間的矛盾,宮廷鬥爭終於進入了
如以往一般,諸如此類消息並未帶給上蔡城任何影響,隻有淩羽知道,大的曆史趨勢仍是一步一步的向前推進,並未因少數人而有所改變。此刻他又想到了曹操,這個典軍校尉雖非要職,卻與史實無二,曹操終於還是開始了他的稱霸之路。
不僅如此,幽州細作亦傳來消息,言說州牧公孫瓚領三千騎兵與張純、丘力居等戰於屬國石門,張純大敗,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公孫瓚繼續追擊,丘力居軍糧盡疲乏,遠走柳城。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公孫瓚於是統領兵馬,守護邊境,每遇敵人來襲,他便聲疾色厲,窮追猛打,有時甚至一直追打至深夜。從此烏桓兵將皆懼怕他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乘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而更可歎的是梟雄劉備此刻也率關張二將投於公孫瓚帳下,瓚拜劉備為別部司馬,此事皆與史書所言頗為吻合。
淩羽忽然心血來潮,問荀彧道:“文若,如你知曉某人注定將來要成為一方霸主,勢力強大無比,很可能會對你造成極大的威脅,你是否會在其羽翼未豐之時,將其誅殺?”
荀彧聞言,訝然之色一閃而逝,略加思索道:“既然已經注定,又如何能阻止他強大?若能輕易殺之,他又如何能強大?如果我注定要麵對這樣的對手,放開手腳與之痛快一戰便是。少主不是曾說,未知的將來才是最精彩的?”
淩羽默然點頭,他也深知其理,不過是隨口一問罷了。若真是存心先將曹操等人誅殺,那也說明他已從心底懼怕曹操,麵對自己恐懼的對手是無法戰勝的,淩羽當然不怕,最起碼自己已經占了先機,對方少個荀彧換在自己陣營,此消彼長,局勢已經有所改變,何況自己手中擁有將譜,將來的一切還真是越來越難以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