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韓國的一點點了解,源於足球。
源於中國足球的“恐韓症”
。
作為一個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國,它的國家隊幾十年來卻能安然接受總是在亞洲的二流球隊中混日子的現實。數十年來,中國人在這項體育運動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可是進步始終就是那樣若有若無。
在所有的體育運動中,足球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族性格。巴西人華麗,法國人浪漫,英國人驃悍,泰國人頑強。足球場上,反映出了中國人什麼性格呢?
那十一條代表中國足球最高水平的漢子,在韓國人充滿霸氣的衝擊之下,看上去總有些腳底發飄,心裏發毛,領先一個球就患得患失,不思進取,一味龜縮防守,不管場麵多難看,死乞白賴想要保住這個球拉倒。落後時同樣提不起神,毫無鬥誌,一點也不著急,似乎輸嬴與他們無關。
輸了一次,兩次,三次,直到十二次。
什麼原因呢?體能?技術?戰術?
開始抓體能,搞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體能測試,韓國人跑不死,我們也能跑不死。可還是不管用。
至於技術,連韓國人都承認中國隊員的技術並不比他們差。
戰術上從穩守反擊到攻守平衡再到壓出去打,陣形從352到442再到451,同樣不好使。
幾乎所有的辦法都試過了,世界上最貴的教練也請了,中國隊似乎有了些進步。畢竟,進了世界杯了。可是,和日韓的表現相比,我們的進步黯然無光。雖然傾盡全力,也能打出些象樣的配合,也能在某些局部形成優勢。可是,每場比賽,總是要一不留神幾下,總是要失誤幾回。保持九十分鍾的注意力,似乎是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差哪呢?聽聽那個富態的韓國老頭崔殷澤的解釋吧,對中國和韓國足球都有比較深的感受的這位前韓國國家隊教練說,中國隊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他所說的“精神力”。他說,韓國運動員是為榮譽而踢球,職業球員把足球當成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贏球死在球場上都可以。而中國隊缺乏的就是必勝的信念和堅持到底的決心。
這位韓國老頭對此感慨良多。他說,中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技術基礎在亞洲都是一流的。他就是不明白他們在訓練中為什麼不願意全心全意投入,在比賽場上為什麼那麼不思進取。他們不是職業球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