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道長執意要萬壽山道觀,秦王倒是舍不得道長離開,因為李唐一族向來尊道家老祖李耳為先祖,對學道中人向來重視,又知道這鎮元子有無上神通,智勇雙全,想要對他進行論功行賞,留在身邊。
太宗後經長孫無忌和李靖苦苦相勸,才應了這餘同君回鄉要求,但要他不得去尋找隋煬帝楊廣的餘孽,助那楊氏一門在來奪李唐江山。
貞觀八年(635年),道長鎮元子從五莊觀萬壽山大仙觀返回江南嘉慶,回鄉去看還在尚在人間的老母。
這道長一路遊曆於貞觀十二年,秋天十月來到嘉峪關,與前來迎接的長孫無忌相逢於天下第一關前。
當夜兩人到嘉峪關登高望遠,賦詩作對,互敘離別後個人的經曆和遭遇。
鎮元子見秋天的十月,秋高氣爽,關外牧草焦黃,關內守兵如織,知道唐王雄才大略,就要向邊外用兵,於是對著好友長孫無忌說:“本來我們兄弟六人,結交於亂世,相忘於江湖。
現在那獨孤城、虯髯客、李靖、楊素、張初塵(紅拂女)走的走,散的散,死的死,亡的亡。
就是那李靖也因為國事公幹,我們兄弟也不能相見,我就登高賦詩一首吧。
於是端起鐵樽,對這西下的落日,念道:
“獨孤城上看日殘,虯枝老樹北風寒。
陽春三月過陰山,張望西北嘉峪關。
李花春桃帶笑見,君王那知戍邊苦。
秀發無忌青春短,明鏡長餘麗人眼。
快舟焉曉行船難,駿馬長恨歸途短。
十年一歎心茫然,月光如洗照纏mian。
鎮元子吟完詩後,不禁愴然而淚下。“
那長孫無忌見他情緒不高,於是大聲說道:“餘兄!你吟的詩太過淒涼了,雖然,現在虯髯客、紅拂遠赴海外,李靖也應今日皇上太宗之命討伐突厥部不能前來。
但有哥哥我在這裏陪你,談古論今,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呀。”
於是也舉杯對著初升的明月說道:
黃沙百戰穿鎧甲,星夜行軍急開拔。
破曉揮旗雄關下,中軍帳下疾如馬。
捷報頻傳天子訝,單於蠻王聞訊怕。
快騎雙墜來朝華,棄馬下鞍稱兒娃。
唐王聖旨論獎罰,三軍歡雷響天涯。
鎮元子聽後,叫道:“還是哥哥你的詩有些見地,我確實頹廢了一點,等我嘉慶歸來,你我在和李靖兄一聚,那時在把酒言歡,豈不快哉。
長孫無忌聽後沉毅一會後,對他說:“兄弟,我知道你得誌向不在朝野,而在那山水之中,哥哥我也不攔你,不過,你到了江南一定要謹慎行事,別的話我不多說了,你我兄弟一場,我也沒有啥送你的,就將這得至疆場的斬雲劍送給你,並托付你一個人。”
說完從侍從中換出一小兒,對道長說:“
這小兒是我好友吐蕃住長安使節拉瑪塔的夫人多金額卓瑪的弟弟蘇思川,前些日子從拉薩前來投奔他姐夫。
卻不曾想那拉瑪塔因為助太子李建成問鼎皇位,已經被秦王斬殺在長安之西,荒郊之中。”
長孫無忌見道長水波不興的樣子,忙又說道,本來我是想把他留在身邊,不過你也知道,那李靖精通卦象,少年時就和我是朋友,他曾經對我說:“我拓跋氏會因為你的事被株連,長孫一族也會被李世民的子孫或流或殺,你也會客死異鄉……”
鎮元子忙製止住他繼續說下去,隻是看了看長孫無忌,說道:“無量天尊,凡事珍重,哥哥你請回吧。”
於是接過長孫無忌手中斬雲長劍,領著蘇思川,來到揚州,一長一幼,師徒兩人在揚州城北槐泗鎮雷塘北側,打聽到埋葬隋煬帝揚廣陵墓。
鎮元子吊古而思今,看見西下的落日照在雷塘上對思川說:“孩子,你要記住,成王敗寇,死後也不過隻是一杯黃土,你看這墓地上也就隻有清風為伴,孤鴻為友。”
說罷話後對蘇思川還在看那夕陽的孩子說:“現在,你姐夫好友長孫無忌托我帶你,我一個修道之人,本該拋開世俗的凡事,回到萬壽山,但現在由於和這揚廣有那麼一份未了的俗事,要去找楊家的子孫。你可願意跟隨。”
“徒兒原意一生跟隨師傅!”思川說道。
“好吧,那師傅就正式收你為徒,道號就叫清風吧,對了萬壽山道觀中還收留了一個西域突厥小孩,他叫明月,和你年齡相仿,待日後回轉萬壽山時你們師兄弟在好生親熱、親熱。”
說完就要帶著明月就要離開隋煬帝墓地。
(注:公元9世紀,朗達磨繼任讚普。朗達磨信奉苯教,大力壓製佛教,並加以摧毀,不久朗達磨被金剛化生貝吉多吉刺殺,但佛教在西藏並未得到複興。
鎮元子出生應是公元600年左右。
而那鎮元子助秦王問鼎皇位應是公元626年。蘇思川應是生於公元900年左右。逃出拉薩應該是公元910年左右。
兩者相差接近300年,在這裏作者向各位讀者致歉。不過該書不是史記,也不是傳記,隻是一本小說。
為了小說好看,我把這蘇家小兒提前出鏡,就是為了後麵故事更好看。蘇東坡不是有一首詞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欲趁風歸去……,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在此感謝各位支持我的讀者,後來的故事會更精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