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藏出拳(1 / 3)

鄭屠大怒,兩條忿怒之氣從腳底直衝到頂門心頭。

他一把抓起剔骨尖刀,拖地跳將下來。而唐僧早已拔步在當街上準備好了。

眾鄰舍和十來個火家,哪個敢向前來勸?

兩邊過路的人都立住了腳,連那店小二也驚得呆了。

鄭屠手持大刀,左手還想著去揪唐僧,結果被唐僧一個快手按住左手,緊接著他一腳把鄭屠踢倒在當街上。

唐僧再進一步,踩住鄭屠的胸脯,手握著醋缽大小的拳頭,看著鄭屠說:“我剛開始投奔老種經略相公時,做到了關西五路廉訪使,也算是個‘鎮關西’了。

你怎麼能像個賣肉的屠戶,把自己稱作‘鎮關西’呢?你還強行騙了金翠蓮,真是過分!”

他猛地一拳打在鄭屠的鼻子上,鮮血頓時噴湧而出,鼻子歪到一邊,看起來就像開了一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各種味道都出來了。

鄭屠被打得說不出話來,手中的尖刀也掉到一邊,隻能呻吟著叫好。

唐僧嘲諷道:“真是的,你還在嘴硬。看看你這副德行。”

他提起拳頭,朝鄭屠眼眶際眉梢打去,一聲巨響,鄭屠的眼眶縫都裂開了,烏珠都迸了出來,這畫麵就像開了一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絳的,各種顏色都綻現出來。

兩邊看熱鬧的人,都被唐僧的威勢所震懾,誰也不敢上前勸阻。

鄭屠被打得求饒,唐僧喝道:“嘿,你這個破落戶,要是你硬到底,我還能饒了你。現在你求饒了,我偏就不饒你。”

他又猛出一拳,打在鄭屠的太陽穴上,鄭屠挺在地上,口裏隻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彈不得。

唐僧故意裝作道:“你這廝想詐死,我再打你一頓。”

他看著鄭屠的臉色漸漸變化,心裏想著:“我本來隻想痛打這家夥一頓,沒想到三拳真的打死他了。我得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早點跑路。”

於是他拔腿就跑,回頭指著鄭屠的屍體道:“你詐死,咱們慢慢算這賬。”

他一頭罵著,大步流星地走了。

街坊鄰舍和鄭屠的家人哪個敢攔他?唐僧回到下處,急急忙忙收拾了一些衣服、盤纏、細軟和銀兩,把那些舊衣服和粗重的物品都扔掉了。

他提著一條齊眉短棒,奔出南門,消失在煙塵之中。這可真是一場精彩的逃跑啊!

鄭屠家的一群人,折騰了大半天也起不來了,哎呀,死了。

家裏的小老百姓們隻好跑到州衙去告狀。

正好府尹升堂,接過了狀子,看完之後說:“這魯達是經略府的提轄,我可不敢隨便去抓人。”

府尹馬上坐上轎子,來到經略府前,下了轎子。

看門軍士進去通報。經略請他到廳上,兩人施禮後坐下。

經略問:“有什麼事嗎?”

府尹回答:“我來告訴相公,府裏的提轄魯達,無緣無故地使出拳法,把市上的鄭屠給打死了。我們沒有向您請示過,也不敢擅自捉拿凶手。”

經略聽了,吃了一驚,想道:“這魯達雖然有一手好武藝,但性格實在是太粗魯了,這次還打死了人,我要怎麼幫他短呢?”

經略對府尹說:“這魯達雖然是我父親的老部下,因為這裏沒人幫忙,就調他來做提轄。既然他犯了人命案,你可以拿他去審問。

如果供詞清楚,罪名確定,也得讓我父親知道,才能做出決定。怕日後我父親要在邊上使喚這個人時,那可就不好看了。”

府尹回答:“我已經問過情況了,會向你父親彙報後再做決定。”

府尹跟經略老爺告了別,回到州衙裏,坐上轎子,呼的一聲來到了唐僧家門口。

他下了轎,走到廳上,坐下後就叫當時負責抓人的王觀察帶著文件,去捉拿犯人唐僧。

王觀察帶著二十多個做公的人,徑直來到唐僧的住處,隻見房主人說:“剛剛拖了些包裹,提了短棒出去了,我也不敢問他。”

王觀察聽了,叫人打開房門,隻見裏麵都是些舊衣服和被褥。

於是,王觀察帶著房主人和四個方向的公人去尋找,從州南找到州北,還是不見唐僧的蹤影。

他又抓了唐僧的鄰居,連帶著房主人,一起帶到州衙廳上回話。

府尹聽了說:“這個魯達膽子真大,居然逃了,不知道跑哪兒去了。先抓個房主人和鄰居過來。”

王觀察就押著房主人和鄰居,又叫人把鄭屠的家人和鄰居都召集起來,仵作也來了,開始檢驗。

鄭屠的家人隻好準備棺木,把鄭屠寄放在寺院裏。

府尹又叫人發文,到處張貼緝捕文書,懸賞一千貫錢,上麵寫著魯達的年甲、貫址、形貌,讓各路人士幫忙追捕。

那些和唐僧有關的人呢,就暫時被放了,等待進一步消息。

鄭屠的家人自去做孝了,這個就不多說了。

唐僧離開了渭州,他東奔西走,急急忙忙,就像一隻失群的孤雁,趁著月明之夜獨自貼著天際飛行;也像一條漏網的活魚,借助水勢翻身躍浪狂奔。

他不分遠近,也不顧高低,心裏急得撞倒了路上的行人,腳快得就像臨陣的馬兒一樣。真是搞笑極了!

唐僧一路狂奔,經過了好幾處州府,簡直就是“逃生不避路,到處便為家”。

他說實話,真是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窮得連擇偶的要求也降低了。

這唐僧心裏發慌,也不管往哪裏跑,就這麼迷迷糊糊地走了半個月,最後居然來到了代州雁門縣。

一進城,他就被這市井的繁華熱鬧吸引了,人煙密集,車馬穿梭,一百二十行都是商販買賣,各種物品都有,而且都特別整齊。

雖然這隻是個縣治,但比起州府來也絲毫不遜色。

唐僧正在走著,突然發現一堆人圍在十字街口看什麼東西。

他也好奇地擠進去一看,原來是看榜。

瞧這一群人,扶肩搭背,擠在一起,腦袋挨著腦袋,紛紛擾擾,分不清誰是賢良,誰是愚笨。

有一個張三,長得蠢胖,大字不識一個,隻會搖頭晃腦;還有一個李四,長得矮矬,喜歡湊熱鬧,總是腳踏實地。

白頭發的老爺爺,手拿拐棒,髭須上盡是歲月的痕跡,他用拐棒當作自己的第三條腿,拄著它走路;而綠鬢書生,卻拿文房四寶抄寫款目,書生本應提筆寫字,他卻用腳寫。

每行每行都是蕭何的法條,每句每句都按照律令行動。

這場景真是滑稽可笑,古代的律令和現代的我們相比,真是有趣啊!

唐僧站在人群中,試圖擠進去看看那塊榜文,他也不認識字,隻聽到眾人朗讀道:“代州雁門縣依照太原府指揮使司的要求,對照渭州的文件,捕捉打死鄭屠的犯罪嫌疑人唐僧,他就是經略府的提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