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進去的時候裏麵還有一位帥哥正在拍照,哢哢幾聲後終於輪到了我,雖然同樣是照相,這裏的布置確實比平時在學校正規多了,連幫我照相的人都一臉嚴肅,如臨大敵,我看著他再想想自己所處的地方,連大氣都不敢出,這絕對不是因為心虛,隻是我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聯想到一些讓人心寒的事,拍完照後,我爸把戶口本拿給工作人員進行身份核對,我站在一邊等待,幾分鍾過後,一切搞定,身份證幾天後就可以來拿,我從派出所出來就被我爸送到了學校,這時剛好第三節課下課不久,我跑到教室的時候正好撞見班主任,看來第四節課是數學課,隨著高考的逼近,我們的心態也跟著發生變化,有緊張,有欣喜,還有擔心,不過一件事打破了我們所有人的心緒,全國人民都被驚動了。
那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席卷了整個汶川及其周邊城市,地震震碎了無數人的的家庭,牽動著無數人的心,第一次知道這個消息是在報紙上看到的,當時所有的報紙都用灰色的版麵報道著受災情況及災後救援進展,尤其是報紙封麵上兩個觸目驚心的大字,“國殤”,地震發生的時候,學生正在上課,工人正在搬貨,農民正在田裏施肥,一聲巨響之後,許多人再也沒能離開,房屋被毀,人群被困,天崩地裂般的災難,生存下去的信念成為此時唯一的希望,老師為了保護學生被埋在了廢墟之下,父母為了孩子的安全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政府在第一時間製定了救援方案,並派遣武警官兵救援受災群眾,無數從各地趕來的誌願者為了素不相識的生命揮灑汗水,大家不分彼此,心裏隻想著如何才能救更多的人,完全不擔心自己的安全,最終很多人得救了,也有很多人再也沒上來,其中最讓我悲痛的是一隻抓著鉛筆的手,五根手指緊緊地抓著手中的筆,這是一個小學生的手,年齡絕對不超過十歲,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許正在上課,也許在自己看書,這場巨變把他定格在那個瞬間,那個學習的畫麵中,我們都不知道他究竟長什麼樣,因為隻有一隻手露在了廢墟外,身體的其他部分都被深深地埋在廢墟之中,如果不是這次地震,他也許會在放學後坐著父親的車回家,不過老天卻突然開了一個玩笑,把他永遠留在了教室,與他的同學一起停在了學習的那一刻,所以他一直手持那隻鉛筆。
我看過一位詩人為地震中去世的孩子寫的一首詩,他以母親的口吻表達了對孩子的思念,還有失去孩子的沉痛心情,真的讓人不禁落淚,災難中喪生的除了孩子還有父母,丈夫或是妻子,一條沒發出去的短信曾經打動過無數人的心,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關心全都寄托在這條短信裏,不過突然的災難卻把一切留在了手機之中,丈夫找到了手機,卻沒有找到妻子,她被埋在了坍塌的磚牆之中,再也沒有爬出來,也許她剛打完最後一個字地震就來了,來得毫無預兆,於是她帶著對丈夫的愛、對死的不甘心長眠在廢墟之下,有時候人的一生就像流星,轉瞬即失,連它的尾巴都抓不住,隻好任它消失,災難總是讓人特別揪心,沉痛卻又無可奈何,不過災後重建以及對受災人民的捐獻再次體現了偉大中國的民族凝聚力,大型的慈善活動,各種自發的捐獻數不勝數,最讓人感動的是一位拾荒老人,他把身上所有的前去小賣部兌換了一張一百元的鈔票,然後把它塞進了捐贈箱,這一百塊也許是他所有的家當,不過對災區人民的深切同情讓他把別人的苦難放在了第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我們學校也舉行了捐獻活動,我們帶著同情心捐出塊自己的一份心意,五塊,十塊,錢雖然不多,但是大家的心始終連在一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傳統美德,在大災麵前,中國人民的團結之心被徹底地激發了出來,形成一股充滿力量的源泉,滋潤著災區民眾受傷的心靈,大災後必有大愛,苦難也終將過去,活著的人要堅強,就像那句鏗鏘有力的“中國不哭”,堅強地生活下去是對死去親人們的最好慰藉,隻有活下去才有希望,隻有活下去才能重建家園,重塑理想,這場巨變不應該成為心裏的陰影,而應該作為堅持奮鬥的動力,以自己的勤奮刻苦改變命運,重獲新生,把記憶留在過去,用熱血開創未來,不要活在生離死別的陰影中,試著敞開心扉去迎接嶄新的世界,當然痛苦的記憶是無法忘記的,想要恢複以往的快樂隻能在新的**重新生活,繼續拚搏,在這期間,他們需要很多幫助,物質上的還有心靈上的,救援物資,心理援助,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地震發生後,一些父母在四川打工的學生都忙著給父母打電話,不過地震造成汶川附近許多通信線路的損壞,所以電話通常打不通,他們很焦急,其實這種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