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密後,齊王田廣一想起劉邦就來氣,剛剛結盟你就偷襲,你劉老頭也夠狠的了,寡人寧願向項羽低頭也絕不做你劉邦的亡國奴,一咬牙,田廣致信項羽道:劉邦想借我的地盤偷襲你的後方,我不肯,他就派韓信強搶,你來不來幫一把,不幫我就投降啦!
項羽在廣武山與劉邦對峙了半年,一點兒便宜也沒撈著反而常遭戲耍,正在苦惱之際接到田廣的信,心想一個彭越就搞得我無法安心,要是讓韓信占了齊國在我後方搗亂,我哪裏還有精力對付劉邦。
而且,這是一個趁機占領齊國的絕好機會,當年分封天下時,亞父就是叫我以平亂的名義一個一個地消滅諸侯,上次收複齊國因為劉邦偷襲彭城而半途而廢,這次一定要成功。
項羽派出自己最厲害的大將龍且救援齊國,他都打敗了英布,對付韓信應該沒有問題。為了一舉平定齊國,項羽下了血本一下子撥給龍且二十萬,還秘送四字真言——救齊收齊。
對麵的敵人一下子少了二十萬,劉邦如釋重負,老子終於可以安心地睡上一覺了,韓信、酈食其的功勞大大的。
龍且趕到戰場時韓信已經占領了大半個齊國,且在齊國就地征兵隊伍擴展到十餘萬人,可謂是兵精糧足。
但龍且毫無畏懼,一到齊國就與齊王田廣舉行了親切地會晤,龍且愉快地回憶了五年前追隨項梁將軍東阿救齊,與前齊王田儋聯手打敗秦國侵略者的戰鬥經曆。田廣則代表齊國人民對龍將軍和二十萬楚軍的到來表示歡迎,對楚國人民的無私援助深表感謝。最後,雙方一致表示齊楚兩國要捐棄前嫌,化仇恨為友誼,共同對付世界上最無恥的潑皮劉邦。
會談的氣氛雖然融洽,但實質性的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兩支軍隊如何協調,楚軍攻哪裏,齊軍打哪裏,進攻路線,防禦措施,是不是統一指揮,由誰指揮,這些問題都沒談,當然也不能談,一談就分裂。
龍且的謀士見漢軍士氣正旺而楚、齊各自為戰,對戰爭前景很是憂慮,於是提了個建議,楚軍暫時集中兵力堅守城池,不要主動尋找韓信決戰,讓田廣以齊國最高統帥的名義向淪陷區的齊國老百姓發出反漢號召,隻要老百姓都發動起來打遊擊了,他們不提供糧食給漢軍,更不參加漢軍隊伍,韓信必敗。
龍且笑道韓信以前隻不過是一個給霸王看門的保安能有多大本領,聽說他受胯下之辱屁都不敢放一個,我怕他?再說你這是什麼狗屁計策,依你的謀劃,即便以後打敗了韓信,齊國人也會說漢軍是我們自己趕走的你們按兵不動隻不過呐喊幾聲有什麼功勞。
謀士說龍將軍呀,我們是來救齊國而不是來替齊國衝鋒陷阱的哦。
龍且陰陰地一笑,霸王遣我來此,不僅要趕走韓信,而且還要收複齊國,你的明白!
應該說龍且的決策沒有問題,因為齊國已經成為楚漢爭霸的第二戰場,在滎陽戰場上劉邦始終躲著項羽,如果在齊國戰場上龍且又打敗韓信的話,龍且必然勢如破竹收複齊、趙、燕、代、魏直接威脅關中,也就是沿著韓信來時的路線回殺過去,那樣就不是漢包圍楚,而是楚包圍漢了。
客觀的說,龍且的這一戰略思想不亞於劉邦和張良的“下邑之謀”,一旦成功,那劉邦派遣韓信大迂回攻擊齊國的戰略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可惜的是,龍且謀劃得很好但能力不夠。
韓信雖說有十餘萬人,但大部分是就地招募的齊人,是地地道道的“偽軍”,且必須在占領區各處設防,真正能集中起來打仗的隻有四五萬人,而龍且不僅有二十萬,還有數萬齊軍相助,無論如何,龍且的勝算也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但信心十足的龍且不知道,韓信的拿手好戲就是以少勝多。
楚漢兩軍在濰水相遇,漢軍在濰水西岸,齊楚聯軍在濰水東岸,兩軍自然先是罵了幾天,但罵得再凶畢竟罵不死人,要想戰勝對方最終還得靠真刀實槍的幹。
可誰也不敢渡河,因為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渡河時最易遭到攻擊,除非河水幹枯了,不然渡到一半時敵人在河對岸又是放箭又是丟石頭,多半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