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導航、搜索Heckler&KochG36圖為G36標準型
類型突擊步槍
原產國德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95年-現在
用戶德國(製式步槍)、西班牙、塞浦路斯
、香港警務處特別任務連及其他多國軍隊、警隊
參與戰役科索沃戰爭,橫幅行動(北愛爾蘭問題的一部分),墨西哥毒品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俄格戰爭、2011年利比亞內戰
生產曆史
研發者黑克勒-科赫
研發日期1990年
生產商黑克勒-科赫、
西班牙國營聖·巴巴拉軍事工業公司
(EmpresaNacionalSantaBarbara)
生產日期1995年-現在
衍生型參看衍生型
基本規格
總重參看衍生型
全長參看衍生型
槍管長度參看衍生型
彈藥5.56×45毫米NATO
槍機種類短行程導氣式活塞,轉拴式槍機
發射速率750發/分鍾
槍口初速920米/每秒
有效射程600米(G36C)
800米
最大射程1200米
供彈方式30發彈匣、C-Mag彈鼓
瞄準具型式參看衍生型
G36是德國黑克勒-科赫(H&K)在1995年推出的現代化突擊步槍,發射5.56×45毫米北約製式子彈,用來取代同為H&K公司產品的G3步槍。G36大量采用了以不鏽鋼為骨架的玻璃鋼加強複合材料,因此武器重量較輕。[1]在開發階段其型號為HK50。
目錄[隱藏]1曆史2采用3質量問題4使用國5設計5.1瞄準具6衍生型7相關條目8資料來源9參考文獻10外部鏈接
曆史[編輯]黑克勒-科赫在1980年代已向德軍提交了G11及G41,但前者因兩德統一而中止,後者則被德軍否決。
1990年代,德國聯邦國防軍提出新的製式步槍計劃,以取代7.62×51毫米的HKG3。1993年9月,由德國聯邦國防技術署對多種突擊步槍進行評選,許多槍型因為未達到標準而遭到淘汰,隻剩下德國本土的HK50、奧地利的AUG和英國的L85A1,其中L85A1因為故障率太高最先被淘汰,而AUG也因為它的兩段式板機係統(扣壓板機一半為半自動射擊/扣壓板機到底為全自動射擊)而落敗,最終由HK50勝出。
經過這次評選之後,德國聯邦國防軍在1995年決定采用HK50,並要求黑克勒-科赫對它進行改良,並將軍用代號設為Gewehr36(36號步槍),簡稱G36突擊步槍。G36的槍械運作原理與AR-18比較相似,采用短行程活塞導氣係統,並承襲其槍機結構;AR-18采用單連杆、雙複進導杆設計,而G36則是單一複進簧、瓦斯缸管及活塞設計也有差異。
1990年代,黑克勒-科赫承包了美軍理想單兵戰鬥武器計劃的步槍和榴彈發射器部分,黑克勒-科赫推出以G36的設計改進出XM8突擊步槍,但XM8計劃在2005年被取消。
采用[編輯]G36是德國聯邦國防軍、西班牙陸軍及西班牙海軍的製式突擊步槍,多個國家及地區的軍隊及警察亦有裝備,在沙特阿拉伯獲授權生產。
G36在1997年取代G3成為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製式步槍,命名為Gewehr36(36型步槍)。在1999年西班牙陸軍以G36取代CETMEModelL,挪威的Kystjegerkommandoen在1990年代末期亦有裝備。英國陸軍亦有入口小量G36作製式武器評估,但最後沒有大量取代原本的L85A2。
G36亦是多個國家軍隊及警隊的武器,包括英國各個應變部隊、法國警察總署特勤隊、葡萄牙共和國民警衛、荷蘭警隊、波蘭警察(G36C、G36E)、美國國會警察及洛杉磯警局(之後被HK416取代)、菲律賓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及輕裝快速反應部隊(LRB)、葡萄牙海軍陸戰隊、葡萄牙空軍及NFOT、立陶宛特種部隊(G36及AG36)、印尼特種部隊(G36及G36C)、香港特別任務連(G36KV)、澳門特別行動組(G36C)、泰國皇家海豹部隊、聯合國維和部隊(G36K)等。
在2006年墨西哥仿製了G36及加入改進,名為FX-05Xiuhcoatl。
G36在2008年南奧塞梯衝突中出現過(當時為格魯吉亞特種部隊所持有)。2011年利比亞內戰中也有士兵試射從卡紮菲衛隊處繳獲的G36的鏡頭[2]並引發了HK公司對槍支流入的調查,[3]該照片還被一些人當作“西方傭兵投入戰爭”的證據[4]。
2015年4月22日,德國聯邦國防部正式宣布不再采購和使用G36,並將盡快將其替換。
質量問題[編輯]在經過多年使用後,G36暴露出了嚴重的質量問題。
2012年4月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德國聯邦國防軍在試驗後證實,G36在“連續射擊數百發子彈後”會因為過熱造成300米外距離上的射擊精度急劇下降。[5]隨後圖片報根據德國聯邦國防軍下屬第91國防技術試驗所(WehrtechnischeDienststelle91)的一項內部測試,證實了這個報道。在一份交給聯邦國防部長的報告中指出“所有測試過的G36在射擊過熱的情況下,落點中心都產生了偏差,(因此)無法和距離200米以外的敵人進行安全的交戰”。聯邦國防軍內部在解釋武器進行連射之後進行冷卻的必要性時也認為,和100米以外的目標戰鬥時如果不進行冷卻,戰鬥將會變得很困難。但是在公開報道中,並沒有看到來自士兵在實戰中對武器的批評。[6]
2013年9月明鏡周刊報道,第91國防技術試驗所在2012年7月提交了一份機密的總結報告。報告稱,G36在90發射擊過後,100米上彈著的圓概率誤差達到50-60厘米。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G36使用的聚合物零件,這種材料在23攝氏度就開始失去剛性。如果把槍放在太陽下或者把一麵加熱,材料變形就會造成彈著點的偏移。“首發命中率”降低,彈藥消耗量也隨之增加,士兵也失去了“對武器射擊性能的信心”。[7]
2014年2月17日,明鏡周刊網站報道,下降的射擊精度還與彈藥質量的不穩定有關,因為使用某個特定廠商的彈藥會造成包裹有聚合物材料的槍管過熱嚴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