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的第四輪,絕對是極其致命的一輪,為何這麼說?關鍵還在行動次數上!
首先,假設天烽的魔法師英雄初始ATB為0,那麼第一輪是正常行動,需要1個標準回合,而第二次在巫術的作用下隻需要0.7個標準回合。到目前為止魔法師已經出手4次,共計經過了3.1個標準回合。那麼在第四輪,也就是第3.8個標準回合時會在行動一次,而實際上天烽的魔法師初始ATB應該在0~0.1之間,所以第四輪魔法師英雄是必然出手兩次的。
而複製的鏡像泰坦由於魔法師等級超過30,複製後初始ATB為滿值,是立刻行動的。由於魔法師英雄的行動位置在3.0標準回合到3.1標準回合之間,鏡像泰坦憑借其12.7的主動性,自然會在這一輪內再行動一次!所以鏡像泰坦在第四輪也是兩次出手。
再看本體泰坦,12.7的主動性也就意味著每0.787個標準回合才能行動一次,所以其第五次出手在不計算初始ATB的情況在3.935個標準回合,也就是第四輪之內。很顯然本體泰坦在第四輪也是兩次出手。
至於主動性已經分別達到15和20的地精破壞者以及羅刹王,在第四輪兩次出手已經是毋庸置疑的,局麵對於張放非常不利。
而且張放很清楚,到目前為止天烽真正的殺手鐧依然沒有動用,那就是法師印記,以及召喚蜂窩。
戰鬥到這一步,張放已經有些回天無力的感覺,他知道,在第六輪之前如果他沒有改變局勢的殺招出現,一旦天烽的謀局成功,那就是劍刃障壁的保護,以及蜂窩加法師印記的“三兵絕控”,那麼這場戰鬥他就輸定了。
這一刻一切都變得很明顯,蜂窩在天烽魔法師高法力下,以超高主動性控製張放手中一隊主動性不算弱的部隊是肯定可以的。而魔法師憑借著巫術,用法師印記控製著維護者和惡鬼大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還能在每5次控製後,騰出手來施展一些加快戰鬥進程的魔法。
麵對著天烽已經擺上明麵的戰術,張放一陣無力感油然而生,他其實有辦法破解的,在剛才一輪英雄的出手中,他就應該察覺到天烽的想法。然而張放由於從頭至尾隻看見天烽的魔法師在施展召喚魔法,他一直認為天烽的殺手鐧應該是黑暗或者光明魔法,所以他讓英雄為惡鬼的進軍爭取時間,選擇了用寒冰激射去破壞劍刃障壁。這一手真可謂是昏招,不過張放畢竟不是完人,在這樣高強度下激烈對抗中,是人就會犯錯誤,除非張放是神。
戰局已經無比清晰,張放的惡鬼大軍一旦被拖住,在鏡像和本體泰坦輪番消耗下,張放就輸定了。而天烽手中的老泰坦也是他唯一製勝的法寶,如果被惡鬼近身,張放隻需要一擊,就可以確定這場戰鬥的絕對勝勢,隻是這一擊很難實現了。
本體泰坦行動之後,羅刹王再次獲得行動權,羅刹王的攻擊目標依然是狂熱者,在沒有幸運一擊的情況下,狂熱者再次倒下了9個,數量銳減到了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