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一怔,心知李氏為方才那事怨怪,正要開口,便見趙啟財擺了擺手,壓低聲道:“由她罷,由她去。”
周氏難為情地笑了一下,不再開腔,隻迅速扒著碗裏的玉米糊。
一時間,堂屋裏倒靜了下來。
連小小的如意都看得出來,這一頓飯,吃的有些不歡快。
沒一會兒,趙啟財碗裏的飯見了底,如意瞧見,正要起身去盛飯,趙啟財便搖頭,“今兒吃飽了。”又朝一旁默不作聲的老二趙祥說道:“一時駕車送你嬸子和宏弟。”
趙祥聞言也不吭氣,繼續埋頭吃飯。一家子都知道老二這悶葫蘆性子,自是習慣。
周氏也早早吃完,隻看趙宏碗裏還餘著小半碗玉米糊,便伸手端來一勺勺喂他,心頭想的卻是早些吃畢了趕回鎮上,借錢一事再跟娃兒爹商量個。
正在這時,廂房裏卻忽然傳來一陣乒乓聲。
這動靜極響,如意聽出他娘在屋裏摔了東西,心下更是戰兢,她雖小,大概也估摸出,娘是因為方才大嬸子沒肯應下借錢兒的事動了脾氣。
隻有旁裏的巧鈴不知情形,仍是抽空拉著玉翠不停說笑,這會兒見李氏進屋去,又是嘰喳起來,隻是說到一半便是被那乒乓聲驚得住了嘴,接著,便是被李氏的大嗓門隔著廂房門狠狠嗬責了一通。
巧鈴放下碗,拉著玉翠灰溜溜出了堂屋。
周氏也拉起趙宏,笑道:“吃飽了,時候不早,這就跟娃兒啟程,叔叔跟紅梅也別送了,在屋歇著吧。”
趙啟財訥訥應了一聲,招呼著如意將周氏母子送出大門,老二趙祥已駕車在門口候著了。
周氏抱著趙宏上了板車,轉身道:“大勇爹別送了,勸著些紅梅,天大的事兒也別著急上火,一時回屋去我再跟你大哥商量,看看趕年底湊出些銀錢兒來。”
趙啟財聞言,頓時想起大哥屋裏這些年的不易,麵上倒有些慚愧,“大嫂說的啥話,就是有些錢兒也該緊著宏娃兒上學使,大勇婚事不急。”
周氏笑了一下,抬腳上了車,又道:“大勇爹別送了,快回屋勸著些紅梅。”
趙啟財應聲,遠遠看她們母子坐上板車出了小路,他才歎了一聲,轉身回了院子。
剛踏進堂屋門檻,迎著麵門便是飛來一物,趙啟財堪堪躲過,彎腰撿起了掃炕笤帚,無奈地重重歎氣道:“紅梅!你這是做啥!”
跟在趙啟財身後的如意見狀,飯桌也沒來及收拾,立時惴惴地退了出去,若是在娘氣惱時撞見了自己,十有八九那火氣會更大些,前幾次娘在飯桌上發了火,她沒處躲,便被娘揪著辮子狠狠責罵了一通。
(查了一下資料,古代嫂子稱呼丈夫的兄弟叫叔叔,或是按對方孩子的姓名叫做“XX爹”。到了現代,叔叔這一稱呼幾乎不再當麵叫,口語上跟著丈夫叫哥哥弟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