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戰後之戰(2)(2 / 3)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為馬來半島北部最狹處,寬僅56公裏。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地峽以南約400公裏(北緯7度至10度之間)地段均為泰國領土,最窄處50多公裏,最寬處約190公裏,最高點海拔75米。並且它的東西兩海岸皆為基岩海岸,浪平風靜。

關於克拉地峽動河工程早在17世紀就有關於開鑿運河的動議。真正提出是在100多年前的曼穀王朝五世王時期。五世王朱拉隆功是一位力主革新的國王,曾遍訪歐洲,為泰國引進西方的先進科技。當時的國際海運業已有了相當的規模,因此開鑿克拉運河,讓太平洋與印度洋間海運航道便捷的構想便應運而生。但是,那時國際間協力興辦巨型工程還不成時尚,單靠泰國的實力絕難勝任。接踵而來的則是一戰、二戰、冷戰和印支戰爭,更使泰國難以顧及此事。近年來,開鑿克拉運河的議題又重被人們提起,並真正開始了紮實的研究論證。

擬議中的克拉運河有10個河道方案。意見比較統一的方案是從狹長地段南部開鑿,全長112公裏,穿越宋卡、沙敦兩個府,初步測算需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運河開通後,船舶無須經馬六甲海峽,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裏,大型輪船可節省2至5天時間,每趟航程預計可節省近30萬美元。

鑒於開鑿運河工程巨大,所需資金高昂等諸多因素,此次泰國率先推出鋪設輸油管道這個更為經濟、建設周期更短的項目。泰國方麵認為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從中東、非洲進口的石油經此運輸,每桶可降低2美元。

如果開鑿克拉運河,對我華夏來說將具有很大的經濟意義。運河不僅可以運油,還可以運輸其他貨物,而且將改變歐亞貿易路線。它可以使我國對歐洲、非洲貿易航程縮短,運輸安全性得到提高。

但此前中國有關的權威專家指出克拉地峽對於中國弊大於利。

第一,開鑿克拉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破解“馬六甲困局”,即解決中國石油進口的80%以上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運回國內的安全問題,而產生“馬六甲困局”最關鍵的原因是來自美國的威脅。目前,美國海軍控製著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當然包括安達曼海和泰國灣。另外,美國在泰國的梭桃邑、烏塔保、曼穀也有駐軍,所以,從安全上講無論是開鑿克拉運河,還是修建克拉地峽輸油管道都沒有根本擺脫美國的軍事威脅。因為泰美之間與新美之間一樣,同樣有著比較密切的軍事合作關係,美國在泰國還有駐軍。所以,一旦中美之間因為台灣問題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同樣能輕易地封鎖克拉運河或強行終止克拉地峽輸油管道的運輸。

第二,開鑿克拉運河投資太大,工期太長。中國既已擔心被馬六甲海峽所困,如果再在既不是自己的防衛能力所能涉及的範圍,又不是安全可以得到保證的地區克拉海峽,用長達10至15年的時間投巨資開鑿,無疑是在為他人做“嫁衣”。一個自然形成的“馬六甲困局”,已讓我們大為頭疼,如果再人為製造一個“克拉地峽困局”,實屬不智之舉。在今後10至15年的時間裏,國際政治、軍事及中國周邊地區發生怎樣的變化,目前很難預測,況且中國的周邊地區並不安寧,存在著諸如台灣問題、朝鮮核問題、南海爭端等極易引發戰爭的熱點問題,一些大國又極有可能介入,並對中國實施製裁和封鎖。

第三,從短期、中期和長遠看,開鑿克拉運河最大的受益者是泰國和日本。泰國和日本都是美國在亞洲的非北約盟國,此運河開通後對泰國來說不存在封河停航的危險;對日本來說也不存在中斷其海上石油供應線的問題。泰國和日本可自由享受克拉運河所帶來的利益和好處。對中國則不然,一旦中美之間因種種原因發生軍事衝突,就會出現中國投巨資開鑿的克拉運河自己卻無法使用的困局。即便中國與泰國政府簽有保證中國使用克拉運河的協議,到那時,也極有可能出現泰國本身對克拉運河的使用權說了不算、做不了主的局麵。

第四,開鑿克拉運河對中國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陷阱,會牽製中國的巨大精力,束縛住中國的手腳,使中國不能夠從容地實施在軍事、經濟建設和其它石油戰略選擇方麵的一係列重大的戰略決策。

第五,克拉運河的建成使用,將對馬六甲海峽沿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三國的港口業務、煉油業和其它方麵的經濟收入帶來嚴重的衝擊。中國一旦加入開鑿克拉運河的行列,勢必會得罪這三個國家。得罪同是東南亞主要國家的三國而取悅於一國(泰國),這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形勢下是不明智和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