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興高采烈地接受了任務,不過他沒有急著找那位經理,而是好好做了一番功課。他研究了自己將要拜訪的客戶,還設計了幾句簡單而有分量的開場白。
第二天小趙早早地到了賓館的餐廳等候,等那位經理用完餐,跟著他一起走了出去,在電梯裏和他聊了起來,說的是那位經理特別感興趣的事情。
結果很快就博得了那位經理的好感,然後小趙借機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之後的合作就水到渠成了。
老業務員工作的確很努力,也很用心,但就是方法不到位,結果忙來忙去,一點結果都沒有,還差點因為把對方惹毛了失去一個大好的合作機會。小趙沒有走老業務員的老路,在拜訪客戶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結果省時又省力地達到了目標。
衡量業績的標準,是最終產生的結果,不是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的付出,付出再多,沒有結果,也是白費心思,再忙也是白忙。
努力工作的人未必會受到上司賞識。因為他們付出了200%的努力,卻沒有給公司帶來實際的效益。現在這個社會是以效率為先、靠業績說話的,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純粹地賣傻力氣賺吆喝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用腦子,聰明地工作。就算你是老黃牛,也要做一頭插上智慧的翅膀的老黃牛。
4.讓你的工作刪繁就簡
懶人,誰都不喜歡。不過對於工作而言,懶人卻有著另外一種意思,就是保持簡單。不管你願不願意,不管你怎麼加班加點,提高工作效率,你的一天始終隻有24小時,1440分鍾,永遠不會延長。
但是,在信息龐雜、速度加快的職場環境中,我們必須用本來就不多的時間,完成越來越多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是必須的,不過那隻是一句空話,要怎麼提高呢?刪繁就簡,保持簡單,就成了防止忙亂的最佳法寶。
工作中的懶人,善於把負責的事情簡單化,因此做起事來,又快又好,事半功倍,他們不會深陷在紛繁的現象中,他們從來不會又忙亂又被動。
如果你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懶人,能夠將一切事情簡單化,工作對你來說就是一件很輕鬆、很快樂的事情。可不幸的是,當需要在簡單和複雜的解決方法之間進行選擇的時候,很多人往往會選擇那個複雜的方法。甚至,沒有複雜的方法可用的時候,人們會挖空心思地發明這樣的方法。
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外太空低溫無重力的狀況下,用墨水筆根本寫不出字。於是他們花了一大筆錢,研發出一種在低溫無重力狀況下能寫出字的筆,這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那麼,俄羅斯人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他們用鉛筆。
無獨有偶,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一家日本化妝品公司身上。該公司接到客戶投訴,說買回去的香皂竟然是空盒。於是他們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工程師很努力、很辛苦地研發出了一台X光監視器,用來透視香皂盒。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們的解決方法是在輸送機末端放一台電風扇,去吹每個香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香皂的空盒。
愛因斯坦說:“每件事情都應該盡可能地簡單,直到它不能更簡單。”看到這些貌似先進的設備,真的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盡管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也是在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可是相比那些使用鉛筆和電風扇的簡單方法,他們的方法,實在是太麻煩、太費力了,簡直就是一種浪費。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把工作搞的那麼複雜。那樣不僅無法實現自己所希望的成功,反而會給工作造成越來越多的困擾,甚至在一些不能帶來回報的事情上浪費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唐納德·C·伯納姆在《提高生產率》一書中,講到簡化工作,提高效率的“三原則”: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時,應該先問三個“能不能”。
一是能不能取消它?
二是能不能把它與別的事情合並起來做?
三是能不能用更簡便的方法去做?
根據這三個原則,我們就可以對每件事情做出分析,並力求簡化。
取消,就是取消那些不必要的工作。事有輕重緩急,對於那些不急的、不重要的、無效的工作,能取消的就應該刪掉。還有,那些不必要的、做不做都沒有關係的工作,隻會白白地占用我們的寶貴時間,為什麼不把它們刪除呢?
數學上有一個詞,叫“合並同類項”,把它運用到工作中,就是把相同的工作合在一起做,這樣可以把零散的時間合並起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勞動。
簡化,就是通過運用一些技巧和工具,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不要總是想著跟老虎徒手搏鬥,其實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資源的。在適當的時候,你可以向你的上司或者同事尋求必要的支持和援助,以便更有效地規劃自己的時間,加快工作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