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八月中秋,玉露生涼,金風去暑。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於是,山穀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遊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和夜色混為一體,但不久,又被月亮燭成銀灰色了。
張揚在西峰大寨擺下宴席,與眾頭領慶賞中秋。歐天和阮良也在一旁相陪。堂前兩邊篩鑼擊鼓,大吹大擂,語笑喧嘩,觥籌交錯,眾頭領一麵開懷痛飲,一麵談些江湖趣事。談到濃處,不覺已是深夜。
阮良畢竟年幼,雖然也聽的津津有味,但久了也有些犯困,不免嗬欠連連。張揚見阮良困了,笑道:“良兒,你給眾頭領打趟拳,便先回去休息吧。”阮良聞言忙起身應道:“是,師父。”說完抖擻精神,走到場中。吸氣凝神,使出張揚教的一趟少林拳法。
少林拳發展到近現代,運動特點表現為拳禪一體、神行一片,硬打快攻,齊進齊退。
少林的套路一般都較短小,運動路線多呈直線往返。少林拳的動作姿勢要求,頭端麵正;眼注一點,兼顧上下左右;頭豎不偏,隨身變轉;開胸直腰,不能鬆塌;裹胯合膝,微扣腳尖,不能敞檔開膝外擺腳尖;肩要下鬆,手臂擊出要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以便曲防時含有攻意,直攻時含有守意。
身法注重控製重心,動則輕靈,靜則沉穩。步架要求進步低,退步高,動作整體表現為全身上下內外協調一致。動作時,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見功夫。
由於少林寺廣泛汲取了北方許多拳派的精華,又學習了福建的棍術和四川的槍術,在本寺武功的基礎上加以融會提煉,經過數百年才形成了內容博深、技藝精湛的少林拳係,絕非什麼達摩祖師從天竺帶來。可說即使張揚現在不依靠變態的身體素質,光用拳腳套路也能稱霸江湖。
少林拳多走剛猛一路。拳路多是大開大合,勁力迅猛,放長擊遠,講究“一寸長,一寸強”。少林拳質樸無華,很少搞花架子,其套路完全從實戰格鬥出發,來去一條線,起橫落順,即橫身而起,順身(側身)而落,在擊敵的一瞬間,使自己身體的受敵麵積變到最小。少林拳要求“拳打臥牛之地”,意思是與敵接戰,或進或退,不過是在兩三步之間。
阮良雖然學習時間不長,但也略有小成。拳法展開,時而如蛟龍出水,臨空飛打;時而如猛虎下山,左騰右撲。一路拳法打完,麵不紅,氣不喘。眾人哪曾見過如此拳法,不由紛紛叫好。
張揚也點頭道:“你去睡吧,記得明日仍要早起練拳。”
阮良應了一聲,告退而去。
阮氏兄弟見自己子侄幾月內便學的如此功夫,不由眉開眼笑。
歐鵬見狀,也道:“主公,不若令天兒也去打趟拳助興。”
張揚也知歐鵬想看侄兒進步,便扭頭對歐天道:“你也去打趟拳,讓你叔叔看看你的進步。”
歐天應了聲,出去打了另一路拳法。兩路拳法卻是截然不同,阮良那路走的是輕靈快捷路子,歐天卻是沉穩剛猛。
原來張揚見二人性格不同,便也因材施教。眾人見歐天拳法大開大合,勁力迅猛,也是大聲喝彩。張揚見天色已晚便也令歐天去睡了。
眾人又說些豪傑之事,張揚聽了歎道:“江湖上多有將才,卻罕聞足智多謀的帥才。”
阮小二聞言不由想起一人,道:“我卻想起一個相識,這人名叫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曾讀過萬卷經書,平生機巧心靈,精通六韜三略。又能使棒掄刀,慣使兩條銅鏈。更難得的是為人豪放,又喜結交江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