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點頭,他的條件是陽關繼續通商,但漢家的歲幣要增量,即白銀二百萬兩,絹一百萬匹。
這是獅子大開口啊,比原來增加了一倍。
這樣的條件,皇帝可不敢答應,這要是答應了,皇家威儀何在?
那些文武百官會罵死你,天下百姓也會用口水淹死你。
這次你就是殺頭,也壓不住大家的怒氣了。
當皇帝拒絕這恥辱的條件後,卷耳和海蘭公主率領騎兵十萬南下,本以為固若金湯的陽關可以擋住胡人的鐵蹄,不想十幾日便淪陷了,胡人趁熱打鐵,連下十幾城,人馬離京城越來越近了。
皇帝驚恐,又考慮答應恥辱條件,但大臣們堅決反對,他們表示,寧可粉身碎骨,也決不對敵妥協。
眼瞅著城池一一陷落,皇帝寢食不安,連連增兵前線,意圖擋住敵兵,可他的想法落空了,前線傳來的戰報總是令人沮喪的。
在此形勢下,他想派太子親往前線迎敵,嚇得太子跪倒在地,痛哭流涕,說什麼他不怕死,他為大武國捐軀也死得其所,隻是怕再不能隨侍父親身邊,再不能盡孝道。
他這麼一哭,弄得皇帝心中很不是滋味兒,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立儲的眼光了。
太子哭罷,給皇帝獻上一計,就是以泰山封禪和巡視南方為名出行,盡快離開這是非之地。
這樣做的好處是保全了自己,使親族不受兵災之害,還可以把這幫反對納貢的家夥們留在京城。一旦城破,他們陪葬好了。
當然,作為皇帝,你也不能把所有的親人帶走,那樣做不妥,等於赤裸裸地逃難,為了不讓人說長道短,你得留下個代理人主持大局,這樣走得才理直氣壯。
本來皇帝想把太子留下,認為他是最好的人選。
你既然當了太子,就是未來的天子,現在國家有難,太子應義不容辭地留下,帶領軍民抵抗胡人,為保衛京城盡一份力。
要是勝了,你無愧於儲君之名,會成就非凡的聲望,利於將來即位,治理江山;要是不幸兵敗,你為國犧牲,也是理所當然,必會青史留名,萬世傳誦。
然而太子不想要非凡的聲望,更不向往青史留名,他要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留給弟弟們。
太子提出的人選就是遼王朱楊。
原本他不會高看這家夥的,可一想到這小子曾經跟自己搶過女人,那來還跟他客氣什麼啊?
我得不到的女人,你也休想得到。
他還擔心皇帝不會答應這個人選的,因為要是由其他王爺守京城,可能還有百分之一的希望,由一個廢柴當此大任,那京城就毫無希望了。
怪就怪在這裏,他的建議到了皇帝那兒,隻是沉吟片刻便通過了。
太子暗暗歡喜,心說,父皇這是怎麼想的?你是真的昏庸,還是假昏庸呢?
要是京城丟了,我們就再難回來,北方必然全部淪陷,搞不好要劃江而治,我們隻能坐半壁江山了,有點愧對列祖列宗。
於是,皇帝帶上太子,帶上最寵愛的女人,帶上財物,帶上強悍的軍隊,浩浩蕩蕩地上路了。
當文武百官一夜醒來時,皇帝已然不見。
與此同時,欽差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勢必要在胡人破城之前,讓遼王坐到替死鬼的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