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聚興誠銀行
第二天一早,張泰懷揣著楊誌祥寫給他大哥的信,騎著那輛爛摩托,進入渝州城來到“聚興誠”銀行的大樓前。這是一座三層樓磚木結構的房子,青磚綠瓦,鐵欄銅門的,看起來還蠻威風的樣子。說起來和張泰租的那間當庫房的門麵,就在一條街上,都算是在市中心區了,隔得並不太遠。
望著“聚興城”三個金光閃閃的三個大字,張泰心想:MD,搞金融的就是比搞實業的牛啊,看看人家這三個大字,龍飛鳳舞的,牛X。
走進一樓大廳,人不是太多,大多是一些衣冠楚楚的家夥,還有幾個洋人。現在的渝州城的銀行大多是為中、大型規模的商人和洋人服務,一般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存取業務,不是很重視,所以很多傳統錢莊的業務,現在還是很興旺的。
和一個業務員模樣的人交談了一下來意,張泰就被領著來到三樓的經理室。渝州楊家是西南的富商,涉及的產業包括銀行業、鹽業、農產品貿易等。家裏有三子一女,長子楊誌儒,次子楊誌武,三子楊誌祥,小女楊靜怡。楊老爺子年紀大了,算是退休在家,銀行產業交給老大管理,次子楊誌武負責鹽業等其他家族產業。
這天正好楊誌儒和楊誌武都在“聚興誠”銀行的辦公室裏,商談著關於渝州現在占領者黔軍師長王文華勸捐的事情呢。一聽說小弟介紹的客人來到了,連忙叫人帶著張泰上樓來。
張泰一進門就開始打量著二人,楊誌儒四十出頭的年紀,個頭不是太高,微微有些發福,頭發也有些發白了。楊誌武就顯然比他哥精神多了,三十二三歲的年紀,一身西式裝扮。張泰覺得這哥倆的身份應該調個個,西式的楊誌武應該來管理現代化的銀行,而老派的楊誌儒應該去經營傳統的鹽業。
張泰在打量楊誌儒他們,楊家哥倆也在打量張泰,他們是要看看,這把自己小弟誑去給他打工,連到督軍府上班的事都給推後了的家夥到底是誰。他們對張泰也是好奇的,康心如雖然名聲不響,但是好歹人家父親在四川當過知縣,而且其本人也在銀行圈裏混過,楊家哥倆也是聽說過康心如名字的,連現在康心如都在張泰手下辦事了,加上自己小弟的事情,他們不得不對張泰重視起來。
張泰一米七四的個子,顯然在此時的渝州,算得上高個了,一身考究的新派毛料西服(報喜鳥牌、國產的),腳上蹬著蹭亮的鱷魚皮鞋,短短的頭發亮閃閃(摩絲的效果),顯得派頭十足。
雙方友好的握手致意,互通了姓名,久仰恭維之聲四起,搞得很和諧的樣子。
喝了一口手下人端來的綠茶,張泰才整整西服簡單說明來意,並且拿出楊誌祥寫給楊誌儒的信,才坐下端著茶杯繼續喝茶,等著哥倆看完信後再說。
楊誌儒很快就看完了來信,隨手遞給了楊誌武,然後說道:“張老板,你來意我明白了,三弟在信中說得也很清楚,但是不知道張老板到底想借貸多少呢?”
張泰放下茶杯不慌不忙的說道:“其實,按照我自己的計劃,雖然速度上慢一點,但自己的本錢到是足夠的。但這不是省內大戰剛剛結束嘛,商路一恢複,市場不等人啊,所以就必須加快建設速度,速度一快成本當然要增加。我大部分的資金都壓在了機器上了,周轉一時不過來,聽誌祥小弟說有這樣機會,就過來看看,倒是麻煩兩位楊大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