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兒科篇(五)(1 / 3)

三十四、猩紅熱

猩紅熱,為產紅瘮毒素的4組8族溶血性鏈球菌菌株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發熱、咽痛、全身彌漫性皮疹和疹退後繼以脫屑。多在冬春二季流行,發病年齡以2-8歲小兒為多見。發病後常獲有持久免疫力,預後良好。屬於中醫“喉痧”等範疇。本病為外感溫熱,疫毒時邪從口鼻而人,聚結咽喉所致。

(方劑)黃芩、元參、連翹、銀花各10克,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20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初起瘮透不多,畏寒發熱,加荊芥、牛蒡子、薄荷各6克;高熱煩躁,加生石膏30克,黃連、黑山梔各10克;皮疹密布,加生地12克,赤苟、丹皮各10克;咽痛劇烈加射幹、山豆根各10克,神昏痙厥,加蟬衣6克,鉤藤15克。

(適應證)猩紅熱。

(方劑)金銀花30克,連翹、蚤休)地丁各15克,黃芩、射幹、牛蒡子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猩紅熱邪侵肺胃證。蒲公英各15克,馬勃(包煎)、黃連各6克,穿心蓮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猩紅熱蘊結營血證。

(方劑)黃芩適量。

(製用法)每日10-15克,水煎服,連用3天。

(適應證)猩紅熱。

(方劑)板藍根、蒲公英、石裔各50克,元參、銀花、黃等各20克,連翹15克,荊芥10克。

(製用法)水煎服。本方係8歲以上劑量。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桔梗、天花粉、連翹、地骨皮各9克,麥冬、大青葉、錦燈籠各6克,蟬蛻、甘草各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猩紅熱後期。

(方劑)桃樹枝、苦參各6克,金銀花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猩紅熱。

(方劑)鮮生地50克,銀花、連翹、元參、丹參、竹卷心、紫草各15克,黃連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猩紅熱邪毒內陷證。

家庭調護

發熱透痧期間要適當休息,暫避風寒,容易消化的流食,多飲水。咽痛時可用溫熱鹽水或薄荷水含漱,皮膚瘙癢可用酒擦洗或爐甘石洗劑塗患處。2.恢複期仍需多休息,預防腎炎,第3、4周查尿,若正常則可正常活動。

三十五、脊髓灰質炎

本病又稱“小兒麻痹症”,是由脊髄灰質炎病毒所致。初期有發熱、咳嗽、咽紅、咽痛、全身肌肉疼痛、多汗或有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繼而肢體萎軟,肌肉弛緩,後期以肌肉萎縮、弛緩性癱瘓及肢體畸形為主要特征。本病多見於1-5歲的小兒,度以6個月至2歲者為多。根據其發病季節及臨床證候的表現,在麻痹前期屬於中醫的溫病範疇,後期則屬於“軟腳瘟”、“痿證”、“痿蹵”等病證。癱瘓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者為四肢,度以下肢最為多見,有些病兒可出現呼吸不規則,吞咽困難以及驚厥、昏迷等危象,驟然死亡。中醫認為本病由於時行病毒由口鼻侵人肺胃二經所致。急性期以風熱證為多,恢複期以濕熱證多見,後遺症期為肝腎不足。

(方劑)牛膝、鉤藤、木瓜、黃精、何首烏、魚鰾、鹿角霜各等份。

(製用法)研末。每服3-5克,每日3次,連服1個月。

(適應證)小兒麻痹。

(方劑)黃苗15克,當歸、赤苟、川芎、牛膝、地龍各10克,桃仁、紅花各5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個月。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生石膏18克葛根、銀花、杭芍各12克,甘草、黃芩各9克,全蠍、蜈蚣各3克,川連4.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小兒麻搏急性期。

(方劑)烏梢蛇、川續斷、威靈仙、天麻、鬆節各6克,南紅花、桃仁、桂枝各3克,宣木瓜、生側柏、川牛膝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小兒麻痹後遺症。

(方劑)銀花、連翹、桑葉各15克,菊花、前胡、絲瓜絡、葛根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小兒麻痹風熱證。

(方劑)蒼術10克,防己、黃柏、牛膝、地龍各15克,海風藤25克,銀花藤2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小兒麻痹濕熱證。

(方劑)桑枝、絲瓜絡各2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小兒麻痹發熱階段。

(方劑)地龍、龍膽草各5克,僵蠶、丹皮各6克,犀角9克,全蠍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小兒麻痹。

家庭調護

1.病室要保持清潔,安靜,空氣新鮮,光線充足。發熱期宜通風,涼爽,保持一定溫濕度,癱疾期注意保暖,避免冷風外邪的侵襲。

2.患兒應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癱瘓的發生和進展,幫助患兒適當翻身改變體位,以防肺炎和褥瘡的發生。

3.飲食清淡,富於營養。發熱時宜給半流質,多飲水,以促進邪毒排泄。

4.如癱瘓後應將肢體置於功能位置,腿要伸直,踝關節和足背保持直角,防止足下垂等畸形的發生。癱瘓肢體疼痛消失後,應予被動活動,並進行推拿、針刺治療,以助肌力恢複。

三十六、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係統急性傳染病。以高熱、意識障礙、驚厥、腦膜刺激征等為臨床特點,病情發展迅速,重症患者病死率較高,部分病人留有後遺症。1-9歲小兒多發,屬於中醫“暑溫”範疇。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暑溫邪毒。急性期可分為邪在衛氣、邪人氣營、邪陷營血等證。

(方劑)生石膏、生地各50克,大青葉、連翹各15克,板藍根24克,黃芩9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乙腦。鮮藿香、黃芩各9克,連翹15克,生石膏7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乙腦邪在衛氣證。

(方劑)生石膏蘆根、茅根各30克,大青葉、板藍根、紫草、連翹、赤芍各15克,知母、僵蠶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本方係5-8歲患兒劑量。

(適應證)乙腦輕型。

(方劑)生石膏(先煎)45克板藍根、鉤藤(後下)、生地各30克,地龍、大青葉、紫草各15克,黃連、全蠍各6克,黃菩10克,羚羊粉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乙腦重型。

(方劑)生石膏、生地、犀角、黃連、梔子、桔梗、黃芩、知母、赤芍、元參、連翹、丹皮、竹葉各適量。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乙腦邪在氣營證。

(方劑)藿香、佩蘭、白蔻仁、薄荷、鬱金、石菖蒲各9克,板藍根、金銀花各15克,滑石18克,青蒿21克,甘草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乙腦暑熱夾濕證。

(方劑)知母、黃連、佩蘭、石菖蒲各9克,生石膏30-60克,蒲公英、金銀花各20克,板藍根24克,葛根12克,粳米15克,甘草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乙腦濕熱互結證。

(方劑)生地、天竺黃、地龍、葛根各15克,犀角、全蠍、赤苟、僵蟲、石菖蒲各9克,丹皮12克,板藍根、生石膏各30克,甘草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乙腦邪在營血證。

(方劑)雞血藤、木瓜各15克,板藍根、金銀藤、金銀花、生地、元參各10克,絲瓜絡6克,地龍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