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過自己的親自分析和當麵說服,對方也同意了他的方案,不過施泰因將軍仍然急切地盼望著自己的計劃會得以采用。對此,首相府與三軍指揮司令部的人告誡他:不要心急,必須一步步來。他知道這所謂的“一步步”,就是指要說服那些老將軍們。他對自己的計劃很有信心,可那些一向求穩的將軍們可不那樣看。
在首相接見軍方高層,並且提出再次考慮第二號方案的可行性時,不少人都明白他的傾向已經滑向施泰因那邊了。不過即使如此,軍方——其中以陸軍的元老們為最——都不看好裝甲部隊能有什麼作為。即使是對裝甲部隊沒有成見的人,也會指出,在曼尼亞境內敵人所擁有的坦克數量,也超過己方。這樣硬碰,恐怕不是個好方法。在被問到施泰因方案能否取代第一號方案時,陸軍中元老中的元老阿格斯元帥坦誠在演習中所見到的成果,他提出裝甲部隊確實有作為,不過要承擔主力部隊的任務,仍然有所欠缺。
“我的意見,是可以在第一號方案中加強裝甲部隊的部分,利用他們的火力,為步兵打開一條通往曼尼亞腹地的道路。不過像施泰因所說的那樣,完全以裝甲部隊為先鋒,那樣實在太過冒險了。”
其他將軍也紛紛點頭讚同。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就經曆過了第一次神諭戰爭時的那種殘酷的陣地戰,始終認為步兵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對於他們的這種思想,也不能說是毫無道理。隻是那些支持坦克派的軍官們,顯然對此不以為然。
“裝甲部隊為先鋒,正是為了更好地為後邊的兄弟部隊減少傷亡、並且有效而迅速地占領那些地區。如果隻能把坦克分散使用,那還不如不用!”
加勒特作為裝甲兵總監,始終看好施泰因的方案,並且敢於對總參謀部那種老式的方案提出質疑。看到他的表態,在此次戰役中擔任第5集團軍司令的陸軍中將赫伯特不禁說道:
“您的用意很好,可是從實際執行層麵上來看,那種笨重的坦克,就算可以順利地通過敵人的地盤,但是它們能不能建立起登陸場,讓後麵的步兵跟上,都還是個問題呢。”
加勒特對此不屑一顧。“這是我們的問題,與您無關。”
三軍指揮司令部部長西格蒙德上將也看向首相和那些反對第二號方案的人。
“行與不行,可以通過實戰演習來判斷。況且第一號方案雖然在第一次神諭戰爭中沒有使用過,但類似的戰術對方也很熟悉。很難說他們會不會已經猜到我軍會采取同樣的手法,再次對他們發起進攻。那樣的話,我軍還沒出動,就已經先輸一籌了。”
國防部部長利亞姆(Liam)元帥是首相的心腹,他雖然在軍中資曆不淺,不過不少人都認為他是借著與首相的良好關係才坐上這個位置的。他看著施泰因的作戰計劃書,又看著精致準確的沙盤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如果真如你們所說的那樣,可以順利地從曼尼亞邊境防線的缺口繞到他們身後、俘虜了他們的大軍,那麼,接下來,先鋒部隊又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