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烽火 第六十一節 援朝
由於大明國力已經今非昔比,而且站對待外部戰爭的目的上也是以經濟掠奪為主,因此雖然此時已經在烏斯藏、西北、遼東三線作戰,再加上馬上要進行的援朝戰爭依然應付自如。 但唯一的缺憾就是,皇家軍事學院才開班不久,還不能提供大量合格的軍事人才。 而原本朝廷中的高級將領又沒有多少懂得現代化戰爭指揮,懂得人都在三個前線上,此時也不可能馬上將其抽調回來。
於是鎮海侯李柏華再一次被兵部和五軍府推出來擔任援朝大軍的總指揮,統率入朝的是京師神機軍一萬和征調各地整編的新軍十萬以及五萬北海艦隊的官兵,於天啟三年九九重陽節之後從天津衛出海,準備在朝鮮仁川登陸。
李柏華再一次丟下身懷六甲的嬌妻,踏上遠征的路程。 想當年從山東去遼東的時候,孫思雨也是剛剛懷孕不久,回來後正好趕上了兒子出生,但這一次入朝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他離開家門時,看著送行的幾位嬌妻和兩個小家夥李澤文和楊愛,心裏也期盼著盡快結束這紛爭的亂世,以後可以留在家裏多陪陪她們。
“稟侯爺,船隊已經準備妥當,是否起錨開拔?”宋誌勇對站在定遠號船頭看著天津衛方向的李柏華輕聲的問道。
憋了好幾年的宋誌勇終於迎來了為國出戰的日子,這些天他特別興奮。 當他再一次來到天津衛的時候。 不禁想起當年第一次見到李柏華地日子。 那時他還是一個帶領著一群水兵閑極無聊的才訓練的毛頭旗官,如今已經是實際掌控了五萬海軍和幾十艘戰船的北海艦隊的司令官,這幾年的經曆隻能像過眼的浮雲一樣,簡直有點象在做夢。
李柏華回頭看看站在自己身邊地宋誌勇,說道:“下令起航吧,現在這艘旗艦定遠號已經不是當年我們從天津衛買走的那艘定遠了哦,這是第三艘了吧?”
宋誌勇傳達了啟航地命令之後。 說道:“是的,侯爺。 包括邊上的鎮遠和經遠,都已經是第三代寶船了,咱們在山東的基地造船能力現在可不能和幾年前想比。 他們使用了侯爺提出的流水化生產作業方式,造船的速度是大大加快,一艘寶船從龍骨鋪設到下水試航也就隻要五個月時間,而且可以同時建造五艘。 這船上的裝備也是一樣,每艘遠字號寶船上現在裝備有各種型號火炮一百多門。 海軍士卒也都是按照當年在青島侯爺練兵地方式訓練出來的,上陣能殺敵下海能操漿。 誌勇在此向侯爺保證,北海艦隊的兄弟們絕對能夠當得上當年侯爺提出的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這八個字。 ”
李柏華笑道:“想想我們剛剛到達即墨的那些日子,什麼事情都白手起家,如今本侯已經算是朝廷總督一方的軍政大員,誌勇你也是獨擋一麵的朝廷大將了。 誌忠這次沒和我一起來,他現在在軍事學院可也是軍事總教官呢。 前一段時間讓你一直守在皮島上。 給憋壞了吧?”
宋誌勇心裏跟著李柏華的思路想了想當年一起在即墨地幾個元老人物,除了他和莊誌忠外,羅大海現在是神機軍的軍長,宋應星早已經是山東巡撫,黃宗昌現在升任萊州知府,原來的主簿劉田山也外調到徐州當知府去了。 隻有師爺宋獻策一直不肯出仕為官。 兢兢業業的為李柏華打理著各種繁瑣的公務。 想到這些,他真誠的說道:“要不是侯爺地提點,我們這些人恐怕還一直在老地方混日子吧。 我們相信,跟著侯爺做的事都是為國為民的大事,在島上守個幾年算什麼呢,再說了,這幾年我們可不僅僅是守在那裏,這不還不斷的發展壯大嘛。 ”
李柏華點頭道:“嗯,這幾年你做的很不錯,從這艦隊的陣勢中就能看出來。 這次我率軍援朝。 宋師爺沒和我一起出來。 家裏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忙活,這海上的事情。 需要你獨自擔當,陸地上自由羅大海他幫襯著我。 以前建賊對我們的火器不堪一擊,現在他們吃一塹不知道長一智了沒,還是不能小看,這都是陸地上的事情。 這日寇從東海水陸而來,想當年萬曆爺時期的對決我們勝之也破費周折,此次也不能小看了他們。 誌勇,你對這一仗有什麼看法?”
宋誌勇統率地五萬人北海海軍中,此次隨軍出征地有三萬人,除了一萬操漿水手之外,其餘兩萬都是按照陸軍訓練出來的水陸兩用地好手。 當出征的命令剛剛下達到軍營之後,海軍指揮使司衙門中馬上收到了各軍各營發來的請戰書,海軍將士們鬥誌昂揚,這讓宋誌勇對此次海軍完成戰鬥任務信心十足,並且,在各基地隊伍彙合之後,他還專門召集了主要軍事將官對此次海軍的戰鬥方案進行了提前的研究。 因此,聽了李柏華發問之後,馬上將原本就計劃好的計策講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