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麵:
這段先是寫給自己看,然後才是讀者。
看得多自然就想寫,特別是等更時。與其去貼吧水,不若自己動動手,也好消耗點腦細胞。於是開始試寫了幾個開頭,都是幾千字便停筆,皆因大多有所看小說的影子……
但也終於慢慢有了一些自已的想法。
不過,寫作就像生產,嘩啦生下一個不是東西,還是嘩啦生下一個不是不是東西的東西呢。這可真是麻煩!不過不會太監,求不爛尾……
正文
小明掏出一張名片,簡約地寫著:“著名美食作家、米其林特約美食評論員
jimmy”連著1000加幣一起塞進前麵這位隻綁著T字型**的印度老水手手中。老頭幹瘦得像隻猴,麵對這一紮鈔票,他黝黑的臉終於活動了一下。他放下手中嚼個不停的檳榔,數起了那幾張加幣。而名片卻“不經意間”掉到了腳邊的泥水裏,看得小明眼角直抽搐。但這個死老頭是當地最出名的海上向導,帶領他進入印度洋與南極海之間神秘小島的不二人選。而…………小明回過頭朝身後不遠處的四個白種人點了點頭。這四個白種人,兩個法國人加上兩個加拿大人都是“知名美食家”,是這一行自已的“夥伴”。喔~不不不,其實應該是顧主才對,小明心裏亮堂著……
小明是個獨立撰稿的美食作家,說白了就是個沒固定工作的飯桶作家,有好幾家世界級美食雜誌經常和他約稿,但很遺憾的是沒人願和他簽約。因為他習慣於胡吃海喝的劣習已廣為人知,現在除非拿出“真貨”,否則沒有哪家雜誌願意預支稿酬。
然而,沒有哪家雜誌真敢輕視他的稿件。他的確當得起“著名”美食評論家的的名頭。他的稿件都是精品,都是出自他自己對“食”的**追求,更無數次引領世界美食界的潮流。因其獨一無二的品味,私底下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美食界的鬃狗”。
許多時候這個稱呼代表的是同業竟爭者的無奈。
“關於貓尿咖啡的探索性研究”這篇出道之作中他突破性地提出了以麝鹿代替麝香貓,進行鹿尿咖啡生產。取得完美成功。並使原有咖啡的獨特風味中出現一種後來被人稱為“迷鹿”的天然**成分。一時間這種原本隻在貴族名媛中流行的咖啡風靡全球,更被熱戀的男女奉為“聖藥”。一時風頭無兩,更帶來無盡商機!小明的名頭開始為人所知。
而後,其其它的作品均尖銳深刻,帶來震動和變革。“和牛的違和感”一文中他指出日式和牛違反牛類心理學的一味無圧力飼養,使牛在美味的等待中違和的虛肥。當最終麵臨屠宰命運時其中有百分之一的牛會明白前後的因由絕命反彈。無盡的怨恨在其肌肉中形成隱形的致癌物“花崗岩墳墓紋理”。致癌率達到100%。實驗由和牛擁護者合作進行,結果無可致疑。日本養牛業一片哀嚎!
“金槍魚解秘”、“鵝肝的妹妹鴨肝的逆襲”、“世界隱廚神專訪”無不是精品、為業界津津樂道、推崇倍加。而代表其最高成就的作品:“神品論——從東方祭品習俗開始的探究”,被多個國家列為“禁書”,但卻從不妨礙它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公認的美食界研究的一座裏程碑。
這樣的美食評論員理應豐衣錦食,但這隻是外行人的淺見。以一已之力完成上述研究性課題,投入外行人難以想象。而其中許多還並不一定出成果。花在實驗中的四千八百隻和牛、追捕收購三千零五十尾藍鰭金槍魚、類似的投入舉不勝舉,其中的許多單項支出都可能讓一個小國破產。為了完成自己的課題有時光原料采購就已經讓小明不得不四處借貨了。但對於小明來說,隻要是為了“食”,一切便有意義。這一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