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燭光斧影(序,可以跳過不看)(1 / 2)

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

京城開封,冷梭梭地夜晚,昏暗無光,伸手不見五指,北風猛烈地刮起。震地樹枝嘩嘩做響,突然天飄起了細雪,緊接著雪越飄越密,越飄越大。

宋太祖趙匡胤正在宮中堵坐賞雪,突然心血來潮派人急召弟弟趙光義入宮。

"繼隆,今日朕與光義敘舊.就不用你等侍侯了,都下去吧."趙匡胤對著太監王繼隆揮了揮手示意其退下.

"臣遵旨,叩安.”王繼隆施禮徐徐退出殿門,慢慢地將門合上,斜斜地瞄了趙光義一眼。

趙光義無意識轉動著手中的杯子,輕聲問道:"皇上,不知你今日召臣來,不知所謂何事?”

"光義,今日我二人在此飲酒,隻有兄弟之情,並無君臣之別,你還是喜歡聽你叫我大哥.”趙匡胤伸出手輕輕地拍了拍趙光義執杯的手背說道.

"是,皇上..........大哥.....”趙光義猶豫了一下,用狐疑地眼神望著趙匡胤。

"光義,你我兄弟二人有多久沒有坐在一起喝酒談心了.”趙匡胤臉上露出淺淺地微笑,細聲細語地問道。

"大哥,忙於國家社稷,恐有一、二年了吧!”趙光義扳著指頭算了算,用不肯定地語氣回答道,

趙匡胤拿起酒杯允了一口,露出羞愧地神情歎道“光義,你還恨大哥嗎?”

“臣,惶恐!臣不知皇上說的所謂何事,”趙光義慌忙跪倒在地,眼中神情閃爍不定,“臣對皇上忠心可昭日月,斷無怨恨之心。懇請皇上明鑒,別聽信小人之言。”

“光義,你這是幹什麼,費氏的事確實大哥對不起你.我不是說過今日我倆隻有兄弟之情,並無君臣之別.快快請起.”趙匡胤急忙離座拉起趙光義的手,慢慢將其扶起,按在座位上。

趙光義用不容質疑地語氣回答道:“請大哥放心,光義早將此事忘的一幹二淨,此時心中並無費氏,隻有花蕊夫人。”

“來來來,喝酒喝酒,我幫你滿上。”趙匡胤滿臉微笑,拿起玉壺徐徐地將酒倒入杯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好酒好酒,哈哈哈”趙匡胤一口將麵前的杯酒幹完,仰天長笑道:“想我兄弟二人戎馬一生,終得到這大好江山......。”

趙匡胤想起自己陳橋兵變,皇袍加身,取後周而代之,滅南漢,侵後蜀,吞南唐,不由豪氣幹雲,忍不抓起旁邊裝飾的玉斧輕輕揮舞起來。

玉斧在趙匡胤手中有如蛟龍出海,亦如猛虎下山。微弱的燭光影現著玉斧,刀光粼粼,好一個燭光斧影讓人忍不住熱血沸騰。

“叮”隻見趙匡胤一時力盡,玉斧刺地,微伏氣喘,又受酒精影響,忍不住劇烈咳嗽起來。

“大哥,你休息一下吧。你風寒初愈,請保重龍體。”趙光義慌忙起身攙扶起趙匡胤正色道。

“光義,大哥沒事。大哥隻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一時興奮。”趙匡胤輕輕地拍了拍趙光義的肩膀:“你知道我當初為什麼能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周而代之嗎?”

趙光義的思緒回到陳橋兵變那天,“那是大哥英明神武,受將士擁戴,上應天命,下應民心。”

趙匡胤搖了搖頭,望著窗外那漫天大雪:“光義,別人這麼說,你怎麼也這麼說啊!陳橋兵變的事,別人不清楚,你這個局中人還不清楚嗎?當初要不是後周柴家積弱,後主年幼,這大好江山還不定是屬於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