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 / 3)

做好事也要留個心眼兒

1999年8月30日,湖南省長沙市體育館路口華廈證券營業部外牆上貼著一張特別的“尋人啟事”,引起眾多路人的注意。其大意是:8月28日清晨,一位老太太在此路段摔倒在地,被一名騎車男子救起,男子打的送往醫院診治。不料,老人及其家屬推責任於他。這名男子感到委屈,卻又有口難辯,希望當時一位在場幫忙的女士能夠站出來為其做證。

這名寫啟事的男子是長沙市第一醫院職工王和平。摔倒的是家住開福區便河邊的鄧玉娥老人。後來,聞訊的記者來采訪王和平,王和平向記者介紹,那天早晨7點50分左右,他騎車出去辦點事。路過體育館路時,看見一位老太太顫巍巍地橫過馬路,他有意從左邊繞過去,並叮囑她要走穩點,沒想到他剛超過老太太不遠,老太太卻自己摔倒了。他下了車,扶起她,關心地問:“沒事吧?”那位老太太說:“腳有點疼,不能落地。”此時,一位大約30多歲的高挑女子趕過來幫忙,並把他的自行車推到路邊,落了鎖。他急忙打的送老太太到長沙第一醫院,一邊安排拍片,一邊試圖與她的家人取得聯係。

開始他還感到欣慰,因為那老太太一個勁地感謝他,說他心地好。她兒子劉放三趕過來了,她也沒說什麼。片子出來了,骨科主任看了後建議休息兩周。他要走時,門診主任好心地提醒他不要告訴自己的單位、姓名,以免惹麻煩,但劉放三一口咬定是他撞倒了老人,要到現場去證實。而王和平堅持說自己絕對沒有碰她。對方蠻橫地說:“不是你也是你。”兩人吵吵鬧鬧,醫院保衛科出麵調解,王和平當時心情激動,加上他口頭表達能力差,對一些細節表述不清,以致保衛科的一位幹事也認為他與這件事有關。

當天下午,王和平把鄧玉娥送回家中,誰想,剛到家幾分鍾,她就口吐鮮血,王和平急了,撥打120叫來救護車,送到市一醫院搶救。院方確診為骨盆骨折,並由此造成腹膜後血腫和大量失血,要求立即組織醫療力量動手術,於是鄧玉娥的家屬逼著他到處借錢辦住院手續。

9月2日晚,74歲的鄧老太太在醫院去世,其家屬在醫院吵鬧。醫院保衛科一位幹事出麵作為中介人,要王和平拿5000元一次性了斷。王和平開始不同意,說沒這麼多錢,也沒義務出這筆錢。但他已被折騰得疲憊不堪。

最後,出於無奈,王和平與鄧的兒子劉放三簽訂協議,由王和平負擔鄧玉娥在醫院的約7000元治療費用,並一次性補償給劉5000元,鄧玉娥的家屬今後不再追究市一醫院與王和平的責任。

王和平稱這是被逼無奈,才做出“破財消災”“息事寧人”的下策。

“我很冤!很冤!”王和平說,“我真的很苦惱,不知做錯了什麼?”

其實,他沒做錯什麼,隻是他沒有在意人心叵測這句話,在做好事的時候忘了要多個心眼兒,遠離是非之地。

有人遇到困難時,你是不是該拉人一把?我們當然應該幫助別人。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善意地對待幫助他的人,有時候我們的一片好心可能會被別人利用,會被嫁禍,會被誣賴。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在幫人忙的時候要懂得保護自己,以免惹禍上身。

給別人方便,也是給自己方便

當有些東西對別人來說性命攸關,而對自己來說可有可無時,就成全別人好了,否則,“兔子急了也咬人”,惹急了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

漢文帝時,袁盎曾經做過吳王劉濞的丞相,他的從使與他的侍妾私通。那個從使怕袁盎降罪於他,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後親自帶人將他追了回來,將侍妾給了他,對他仍像過去那樣倚重。

漢景帝時,袁盎入朝擔任太常,奉命出使吳國。吳王當時正在謀劃反叛朝廷,想將袁盎殺掉。他派500人包圍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對此事毫無察覺。恰好那個從使在圍守袁盎的軍隊中擔任校尉司馬,他就買來200石好酒請這500個兵卒開懷暢飲。士兵們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癱倒在地。當晚,從使悄悄溜進了袁盎的臥室,將他喚醒,對他說:“你趕快逃走吧,天一亮吳王就會將你斬首。”袁盎問:“你為什麼要救我呢?”從使對他說:“我就是以前那個偷了你的侍妾的從使呀!”袁盎大驚,趕快逃離吳國,脫了險。

秦檜擔任宰相的時候,有一個自視清高的書生,因為想在仕途上有良好的發展,但自知沒什麼背景,心想如果不用上一些手段,恐怕一輩子別想有什麼希望。

這個膽大包天的書生居然把腦筋動到當朝紅人秦檜的身上,不但精心偽造了一封秦檜的推薦信,還大搖大擺地拿著它前去拜訪揚州太守。

書生認為太守一定會懾於秦檜的權勢對他另眼相看,同時,也吃定太守應該不會也不敢去查對推薦信的真偽。

不料,這個太守並不是一個糊塗蟲,書生這兩下子早被他看穿了。於是,太守收繳了偽信,還將他押送到京師,交由秦檜親自處置。意外的是,秦檜知道這件事後,居然沒有動氣,反而給這位吃了熊心豹子膽的書生一個重要的官職。

秦檜的左右都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秦檜說:“有膽量假冒我的書信之人,必然不是平常人。殺了他,未免太可惜,但如果不用官職來給他一條路走、一口飯吃,除非一輩子將他關在牢裏,否則這個人就很可能會轉而投靠其他勢力,必定後患無窮!”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在人生中,將別人渴望的東西主動送上門去,能免憤恨、招感激,為自己贏得一份寶貴的人情,給自己以後的人生留下了餘地。世事艱險,誰也說不準會遇到什麼天災人禍,如果不注意在人生的點滴處留人情,就會無形中給自己埋下不少可怕的定時炸彈!而如果得饒人處且饒人,適當地網開一麵,也許就在無形中消除了很多危險。

酒香也怕巷子深

2000年7月,國內幾大著名網站的首頁上紛紛登出一條頗具轟動性的新聞:中國溫州某企業向白宮發出邀請,開價200萬美元邀請克林頓總統在卸任後擔任該公司的“形象大使”。

美國主流媒體也迅速轉發了這一新聞。畢竟,大選在即,政治炮彈十分稀缺。

這裏提及的“某企業”正是剛剛組建的以西服為主導產品的溫州法派服飾有限公司。幾乎所有的同行都認為這“純屬炒作”,是一個“國際玩笑”。此後,沉寂了大半年,人們差不多已經淡忘這個“玩笑”時,法派公司卻意外地接到了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裏的電子郵件,明確表示已是自由身的夫君克林頓願意認真考慮“法派”的邀請,並期待與公司方麵就此事進一步洽談麵議。

事實上,無論到最後克林頓是否同意做“法派”的代言人,“法派”的威望都會提升。因為人們會想:敢請克林頓做“形象大使”,這家企業實力一定不一般——這就是人們的習慣性思維方式。而企業也通過“造勢”達到了吸引更多的潛在消費者的目的。